醞釀于嶺南的晚清社會變革潛流:邱捷《半井齋治史隨筆》讀后
舉凡治安、防火、亂搭建等關系到社區利益與聲望的事件,大都通過集廟討論加以解決,地方官尊重坊眾會議的決議。這就為研究近代中國的“城市自治”,提供了十分獨特的經驗事實。
責任編輯:劉小磊
邱捷教授與他的新著《半井齋治史隨筆》(廣東人民出版社,2023)。
邱捷教授治學堅持厚積薄發,《晚清官場鏡像——〈杜鳳治日記〉研究》一出版就收到好評無數,點校的《杜鳳治日記》,四百萬字,更是沾溉學林。近期廣東人民出版社推出邱捷《半井齋治史隨筆》,盡一日一夜讀畢,可用“暢快”二字加以形容。
陳澤泓研究員所作序言,對全書內容做了全面完善的概括。本文不求“全面”,只談一點個人感受。邱捷教授將書房命名“半井齋”,既形容書房隘小,也是自謙只見到知識星空微小一角。為使學術成果能夠普及,邱捷煞費苦心,將一些學術論文改寫為平易簡潔的文字,即使不是專業學者,讀起來也毫無障礙。
嶺南為近代革命策源地,晚清時期已醞釀著社會變動。本書以小見大,以實事揭示這種潛流,卻并不依附既成學說,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例如,清末廣州七十二行商人經常以商人集群形式舉行集體行動,其他城市在官方提倡的商會成立后,自發的商人團體大體淡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