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三萬里》:盛唐的失意與詩意
我們天資各異,但都有過李白那一份自命不凡,在世間碰壁后,亦會生出逃離規則束縛的出離心,在他的大起大落里,我們唏噓不已,同時感到一股提振人心的力量。
責任編輯:劉悠翔
《長安三萬里》的出現讓人感慨,在各種封神宇宙之外,國產動畫電影終于將目光投向了歷史的富礦。具體題材選擇大唐盛世至安史之亂,一眾詩人的人生沉浮,挑動了每個中文語境生長之人的文化DNA。
主創團隊首先想到的主角是李白,最后片子卻以高適為主視角切入,單說這個人物,在詩壇地位并不拔尖,“群眾基礎”也比不過王維、白居易等人,但這一選擇非常討巧。高適官至節度使,親歷重要歷史轉折,與李白也過從甚密,以高適晚年困守西川,引出對李白的回憶,對于講述這一長時段歷史,有舉重若輕的效果。同時,在動畫中,文戲比武戲難創作,高適在疆場運籌帷幄,千軍萬馬的場景比宮中權斗容易出彩。
電影《長安三萬里》中的中年李白。
很顯然,這是一部成人向動畫,對于孩童來說,觀看此片最大的樂趣或許是找到課本里熟悉的詩詞跟著念誦。但168分鐘的時長和厚重的情節,只會讓他們坐立難安。除去對于歷史和古典文學感興趣的學生,應該說,與這部動畫最能共鳴的,是在社會上緩慢受錘的普通人。
片子前半段并未將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