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行業潛規則】冰箱容積“縮水”懸疑
普通消費者認為有效容積就是能裝東西的部分,這種理解對消費者來說再正常不過,為什么商家對國標的理解那么不符合常理?
責任編輯:傅劍鋒 實習生 周明太
中國各大品牌的冰箱,其容積是不是普遍暗中縮水?
2009年3·15前夕,山西大同居民何家民準備第八次向國家技術監督總局舉報家電業存在的這個問題。
何家民委托了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檢測其冰箱的有效容積。這家接受了委托的檢測機構,5年都沒給出檢測結果,按常規這類檢測只需3天。
何家民認為,這是因為這個檢測觸及了冰箱業的行業潛規則。而廠家認為,他們執行的都是國家標準,不存在縮水問題。
意外發現冰箱“縮水”
2001年5月7日,何家民在大同市五交化商場買了一臺長嶺牌冰箱。這臺冰箱用了三四天,就屢次出現質量問題,他想更換一臺冰箱遭到廠家拒絕。
“我又找到大同市消協和技術監督局,要求檢測,人家不同意,我就自己買了一份《家用制冷器具冷藏冰凍箱國家標準》研究。”不久后,這位普通鐵路工人發現了冰箱容積潛藏著“秘密”。
記者注意到,這份名為GB/T8059·2-19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