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為何內澇頻繁?“不挖山填湖”,降水才有去處

湖泊、濕地、河道等作為天然的“蓄水容器”,可以調節徑流(指由降水形成的、沿著流域不同路徑流入河流、湖泊或海洋的水流)。但在城市化進程中,這些天然的“蓄水容器”被填埋、侵占,影響了對徑流的削峰、錯峰調節作用,更易導致城市內澇災害的發生。

責任編輯:陳斌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網站發布《關于扎實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要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不破壞地形地貌,不伐移老樹和有鄉土特點的現有樹木,不挖山填湖,不隨意改變或侵占河湖水系。

不挖山填湖,其實不僅適用于城市。2021年,住建部印發了《關于加強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的指導意見》,其中也明確提出,堅持生態友好、環境友好和鄰里友好,不挖山填湖,不破壞水系,不砍老樹,營建自然、緊湊、有序的農房群落。

從鄉村到城市,“不挖山填湖”正成為建設方向,這也是當下城市治理面臨的問題所在。不少70后、80后發現,兒時可以任意嬉戲的河流湖泊,正在慢慢消失。2005年,由安徽、四川兩省地質調查院和湖南省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