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年輕寫作者怎么活?丨洛城機密
寫作就像在供養一個精神的孩子,需要有其他工作或收入來源。很多藝術門類也與此相仿。但也因為經歷這些艱難,我深知用職業分貴賤的淺薄,我的導師就多年從事餐廳服務員供養她的寫作,我最有才華的寫作者朋友還有不少在艾奧瓦當司機。我們在艾奧瓦有句話:“你不知道給你端來咖啡的人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雷蒙德·卡佛?!?/blockquote>責任編輯:邢人儼
和國內的文友交流,總被問起美國的寫作者如何投稿,又如何生存。我想說,一樣的難。
前段日子,《紐約客》雜志刊登了一篇長文,題為《英語專業的終結》(The End of the English Major),特約撰稿人內森·海勒揭露了美國大學人文學科的殘酷數據,多所大學英語專業人數直線下跌,以至于不少學校已經或正考慮關閉英語專業。這篇文章甫看起來震驚,但只是說出一個多年來的客觀事實。2016年,在我去留學之前,一位美國朋友告訴我這個玩笑:家長最害怕孩子去念什么專業?英語(很多時候“哲學”也是正確答案)。比去念英語或哲學更糟糕的事情是什么?孩子要去念文學寫作MFA!
1936年,美國艾奧瓦大學創建了全美范圍最早的文學寫作藝術碩士項目(MFA)。八十多年之后,念完本科再進研究生院讀文學寫作MFA已經成為開啟寫作生涯的敲門磚。MFA確實能夠起到為職業鋪墊的作用,是在這個階段,很多年輕寫作者第一次接觸到大名鼎鼎的作家,近距離了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寫作者認識同樣熱情的同儕,整日浸潤在文學創作和閱讀的氛圍里;在相互點評同學作品的過程中,學生獲取了文學編輯的視角,理想的情況下,寫作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