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的荔枝樹

小滿一到,廣東荔枝就紅了。大暑一到,荔枝鮮果季就要結束了。

作為全球最大的主產區,忙碌的廣東荔枝人知道,賣好荔枝如此重要。

千年荔枝,在宋代已作為商品交易,其市場經歷跌宕起伏,既是為人所用的歷史,便也刻劃了時代印記,每個人的親歷則是故事構成的產業紀實。

三個“80后”的交集

荔枝季的每個清晨,荔農都會為同一件事懸著心——荔枝市場供需如何、今天的價格怎樣、自家的訂單發貨了沒。

鎮隆屬于惠州市,是珠三角眾多小鎮之一,全鎮有5000多戶荔農。作為傳統產區,鎮隆荔枝遠近聞名,“爽脆甜香,皮剝開不濕手,個頭也大?!?/p>

這里種植荔枝超過200年,每個村都有老荔枝樹,被認為可以擋“煞氣”。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當地為荔枝出口創匯成立了進出口公司。

鎮隆鎮黃竹瀝村的一片古荔枝林,其中600年以上樹齡的有13株。

“兩歲時爸媽背著我搖擺著在山上種荔枝,在懵懂中吃著荔枝長大?!鄙?980年的吳添樂是鎮隆眾多“荔三代”之一,他的爸爸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陸續種下三百多棵,這些荔枝樹在隨后幾十年成為他家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養活了一家人,還建了新房。

爺爺種荔枝是為了生計,爸爸種荔枝是響應政府號召,吳添樂在2010年從世界五百強企業的骨干員工變身成廣大荔農中的一員,牽引他回鄉的是對荔枝深入骨髓的愛與使命。

殷忞對荔枝也是愛到骨子里。她與吳添樂同為惠州人、80后,現為廣東省博物館副研究館員,“惠州人偏愛荔枝,大概是受東坡文化影響?!惫?096年,荔枝豐產,被貶惠州的蘇軾在品嘗新鮮荔枝后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名句。

一次偶遇,讓殷忞在璀璨的荔枝王國里越鉆越深。

2014年一次出差,她在國家博物館看到西夏王陵出土的荔枝紋金牌飾,“有一種時空錯亂感浮現出來?!蔽飨?、近千年前、遙遠的西北、荔枝……何處來?何處去?越研究,興趣越濃。

荔枝是中國最古老的果樹,廣東有大量古荔枝林,茂名有一棵最古老的樹齡達1936年。大量地名包含“荔枝”“荔”等字眼:高州荔枝貢園、惠州荔枝墩、東莞荔橫村、廣州荔枝灣涌、深圳荔園村……

古荔樹遍布廣東各地?!皬V東省古樹名木信息管理系統”顯示,全省共有古荔樹13617株。

在殷忞看來,荔枝是獨一無二的,在時空維度上幾乎找不到一種水果,像它那樣能代表中國人千年以來的沉淀?!叭澜鐜缀跛欣笾Χ荚从谥袊?,就像大熊貓一樣?!?/p>

從古至今,從南到北,從廣東到世界,荔枝是無數人記憶中獨特的文化符號之一。

“第一次吃到新鮮、皮色鮮紅的荔枝,一下子就被征服了?!?001年暑假,在北方讀大學的李曉芬,到廣東探望打工的父母,恰逢荔枝季,在她的印象里,學校附近水果店賣的荔枝“黑乎乎”,浸泡在水里,價格很貴。

2008年,李曉芬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南下入職南方農村報社,有了與荔枝常年打交道的機會——每年荔枝季,報紙上都會專門開設“賣荔枝”專欄。

記者走產區、采訪果商講市、分析價格行情、剖析產業發展痛點,李曉芬發現,“高貴的荔枝”只停留在荔農的記憶中,采訪的一位果農記錄了30多年以來的荔枝價格,行情最好的1998年桂味32元/斤、白蠟25元/斤、黑葉12元/斤,成為“萬元戶”只需要一棵荔枝樹,“嫁女兒要看婆家是否有荔枝樹”。

“小時候香港親戚回來探親,花2000元買了一小筐荔枝,是那個年代置辦過最大的物件?!眳翘順坊貞?。

轉折來得很突然。

“1999年荔枝價格出現暴跌后,全國荔枝產業可謂一落千丈,自此進入漫長的低迷期?!薄鞍紫?元/斤,黑葉1.5元/斤,妃子笑2元/斤……這些數字變成了常態。不過時而也有變動:白蠟1.2元/斤,黑葉0.5元/斤……”南方農村報2009年刊發《荔枝熊市十年未醒》一文,記錄了這一事實。

這一年4月,李曉芬在惠州走訪了大量棄管多年的荔枝園,采寫出《砍伐百年荔枝樹打家具做根雕》的調查報道,發現受行情持續低迷、銷售途徑缺乏、物流受阻等因素影響,曾經幾十元一斤的荔枝變得無人問津,當地不少上兩百年的古荔枝樹被砍,以1000多元/棵賣出,用于制作根雕、家具。

2000年前后,殷忞發現,以前每年都會送荔枝的親戚,突然就不送了,說是“荔枝不好賣,摘荔枝人工費比荔枝還貴,就讓果掉地上喂雞?!?/p>

20年后,吳添樂、殷忞、李曉芬三人因為荔枝而相識。

研究嶺南文化,殷忞以荔枝為切口。

市場的坎,從來都不容易

擴種潮后產量激增是首要原因。

數據顯示,廣東荔枝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大發展荔枝,種植面積從1973年30.9萬畝增加到1990年145.9萬畝,1995年294.2萬畝,2000年468萬畝,至今穩定在400萬畝左右。

鎮隆荔枝達到4.3萬畝,3.5萬畝為桂味、糯米糍等優質品種,管理水平高,地理位置好,處在深圳、東莞、惠州三市交界。

這是鎮隆的優勢,但隨著外地荔枝大量涌進珠三角,鎮隆荔枝銷售就難了。

2009年鎮隆鎮政府開始舉辦首屆荔枝節,以節促銷,這是國內較早以荔枝為主題的節日。成立于1993年的鎮隆荔枝生產協會,搭起政府與荔枝合作社、荔農間的橋梁,為荔枝銷售找出路。

吳添樂認為,“歸根結底是信息閉塞的問題,荔農們還不知道外地荔枝的沖擊是什么,也掌握不到各大生鮮超市對荔枝的具體要求?!?/p>

帶著荔枝走進市場,吳添樂想到企業管理的標準,如果應用在荔枝上,市場交易便有話語權。

“那場大雨差點把我的希望澆滅?!?012年荔枝季,吳添樂全家上山摘荔枝,突然暴雨來了,山路泥濘陡峭,他連滾帶爬,將荔枝運到市場,收購商卻拒收。

“渾身濕噠噠的,眼鏡上都是水和泥,一米八幾的大個就在那里和收購商軟磨硬泡?!眳翘順返母赣H回憶,當時無法理解兒子為何返鄉種荔枝,簡直就是誤入歧途。

吳添樂把荔枝當成自己一生的事業。

“長期以來,農業就是抓生產、生產,怎么賣一直沒有形成套路?!崩顣苑野l現,荔農離市場很遠。

賣荔枝是這一時期吳添樂的思考點。

2013年是一個重要節點。當時鎮隆路邊上的荔枝攤還在討價還價。吳添樂利用起QQ、微信、社群論壇等平臺招攬生意?!耙幌伦泳陀兴奈灏偃擞窟M來摘荔枝,不管果子好壞,也不管摘多少,每人交100塊錢拿個筐子,在園子里隨便摘,高興就行”,依靠互聯網,他家滯銷的荔枝一下子就賣光了。

吳添樂在此后開始加大線上營銷力度,“廣東以外的市場廣闊,要跳出廣東賣荔枝?!蔽讨眷`曾任鎮隆荔枝生產協會會長,他回憶,伴隨著2015年前后網絡社群興起,鎮隆荔枝物流2016年出現爆發增長。

這一年,吳添樂全職加入鎮隆荔枝生產協會,“留在家里可以成就家里的荔枝,到協會就可能成就鎮隆荔枝?!敝钡?022年,他先后擔任協會秘書長、會長,這期間鎮隆荔枝獲得“中國荔枝之鄉”“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等稱號。

“他幾乎只做公家的事,家里的全部交給我,別人把資源往家里帶,他都是往外面送?!眳翘順返拿妹脜侨疰谜f。鎮隆人評價他“引領鎮隆荔枝走向了全國”“在賣好荔枝這件事上很執著”……

占廣東荔枝1%的鎮隆荔枝,探索出依靠互聯網跳出廣東。而要扭轉廣東荔枝銷售難的大盤并不容易。

2018年,徐聞菠蘿、廣東荔枝雙雙出現大面積滯銷,菠蘿0.15元/斤無人問津,不少荔枝掛在樹上無人采摘。

如何破題?2019年2月,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迅速組建徐聞菠蘿工作組開展專題研究,診出了幾大痛點:市場體系建設不足、品牌培育不足、大數據指導產銷應用不足。

重構農產品市場機制迫在眉睫,媒體成為重要的參與力量?!拔覀儼l布了菠蘿采購導圖,請很多采購商走進產區,組織實打實的產銷對接”“帶著產區到上海作推介”……在李曉芬印象里,參與的同事講起來興奮勁十足,不再是“紙上談兵”干著急。

2019年春首次總結出“12221”農業品牌建設“密碼”,通過“1”個大數據、“2”個市場、“2”支隊伍、“2”場活動、實現“1”攬子目標。

“打法變了,從生產者到農業部門干部,主動出擊,搞營銷、拓市場,一件事接著一件事干?!崩顣苑野l現,傳統農業“活”起來了,不再是產業鏈最被動的一方。

吳添樂觀察到徐聞菠蘿“出圈”了,在政府推動下產銷對接持續強化,大數據、精準營銷、直播帶貨等新業態帶給他很多啟發。

“將市場挺在生產前面,生產與市場兩手抓、兩手硬”,李曉芬與同事們思考、探索、記錄,“12221”帶給農業干部、產業鏈從業人員的,是從思想觀念到工作方式的一次大變革。

吳添樂回憶自己荔枝事業的自豪時刻,均與“12221”有關。2019年首屆“廣東荔枝絲路行”活動,吳添樂站在香港會展中心向海內外展示鎮隆荔枝。2020年他跟著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在上海發布“東坡荔”高端荔枝品牌。如今每斤“東坡荔”品牌荔枝售價在30元以上,較當地普通荔枝溢價50%左右,超過五成的荔枝通過電商、微商等平臺賣出。

“無論價格還是知名度、傳播度,是‘12221’賦能鎮隆荔枝達成如今的高度?!?/p>

2020年吳添樂到上海推介鎮隆荔枝。

2023年6月19日,RCEP廣東惠州(鎮?。├笾灰字行恼絾⒂?。

荔枝+,尋找更多可能

荔枝來到新時代的高光時刻,殷忞也有直觀感受。

2017年,由殷忞獨立策劃,廣東省博物館主辦的原創性展覽“不辭長作嶺南人——荔枝文化展”驚艷羊城,在廣州為期45天的展覽吸引觀眾7萬多人次。展覽中再現的“一灣溪水綠,兩岸荔枝紅”嶺南水鄉場景讓觀眾贊嘆連連。

“不辭長作嶺南人——荔枝文化展”一隅。

2020年該展再次在廣東省博物館展出,是迄今為止首個“梅開二度”的原創展覽,當年為期120多天的展期內吸引了近20萬人參觀。展覽還在廣東高州、中山、東莞、番禺以及黑龍江哈爾濱、重慶等地巡展,累計觀展人數近25萬人次,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要是那位老教授知道荔枝重返主流,一定會很欣慰?!币髲牖貞?,6年前第一次展覽期間,華南農業大學研究了荔枝40余年的園藝系教授倪耀源找到省博物館,送來自己多年前出版的與荔枝文化有關的書籍,他說他經歷過廣東荔枝產業的輝煌年代,但現在社會對荔枝的關注度越來越低,沒想到省博物館這樣的文化單位能辦一場關于荔枝的展覽,對荔枝文化的推廣特別有幫助。

中國荔枝有兩千多年種植史,發展出燦爛的荔枝文化。紅線女的粵曲《荔枝頌》、姚璇秋的潮劇《荔鏡記》膾炙人口,荔枝紋飾是中國傳統吉祥紋飾之一,傳統繪畫、刺繡、陶瓷中的荔枝形象深入人心。荔枝還有多子多孫、喜結連理、大吉大利等多重象征意義。

荔枝主題的廣繡。

殷忞認為,豐富的荔枝傳統文化是荔枝產業底氣所在,消費升級下追求精神享受,荔枝文化賦能有重要價值。

在吳添樂看來,“荔枝是認知產物,發展荔枝產業要講文化迭代,這能夠撐起荔枝產業更大發展的可能性?!?/p>

古人愛用荔枝殼等制成“四棄香”。吳添樂已開始嘗試,“荔枝殼泡酒與否會影響香的味道”。殷忞也認為香是文化賦能產業的很好例子?!敖梃b茶文化,還可以進行荔枝香道表演,傳統文化的挖掘活化空間不小?!币髲胝f。

此時的“12221”,歷經實驗、推廣,從0到1,再從1到N,圍繞著“市場化、數字化、食品化、國際化”這“四化”,不斷拓展內涵與外延。

2023年6月中旬,李曉芬來到當年砍伐荔枝古樹的村莊——九龍峰上圍村,荔農對推動產業升級表現出迫切的訴求。據上圍村村委會主任李振輪介紹,由于位置偏僻,物流商不愿進村收貨,村里大多數荔枝為懷枝、黑葉等品質較差品種,缺乏精深加工廠。

時隔14年,李曉芬探訪當年砍伐荔枝古樹的村莊。

吳添樂、殷忞、李曉芬分別從荔枝人、文化人、媒體人的視角思考著荔枝的未來。什么是荔枝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人人吃得上荔枝、人人了解荔枝”,三人達成了一致。

在李曉芬看來,荔枝全身都是寶,荔枝干、荔枝酒,“春天荔枝蜜、夏天鮮荔枝、秋天荔枝干和荔枝罐頭、冬天荔枝酒和荔枝果醋,一年四季都可以有荔枝產品?!币髲胝f。

“荔枝產業擠占在一產賽道,二產也多局限于小加工廠,做全產業鏈的不多?!眳翘順分赋?,荔枝產業能否上升發展,關鍵在二產,有了二產支撐,才能從根本上消除荔枝“大年”帶來的市場行情波動。

距上圍村不遠的集聯村正在建一個田園綜合體,荔枝成了主角。2000立方米凍庫、5000平方米荔枝酒加工廠即將竣工,最快在2024年產出第一瓶荔枝酒?;葜菔薪瘃R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建處介紹,已投入1億多元,田園綜合體建成后對當地產地會有很好的帶動作用。

廣藥王老吉廣東荔枝(茂名)產業園里,荔枝搖身一變成為“荔小吉”飲料。格力電器自主研發荔枝專用保鮮移動設備,將荔枝保鮮期延長到25天,目前已在茂名高州投用。

2022年,吳添樂離開協會加入了一家民企擔任荔枝產業負責人,借力政策、資本挖掘荔枝二產、三產的更多價值,“12221帶給我開拓性的思路,我會一直踐行”。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