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浪來襲的7月,Ta來給地球降溫
“史上最熱夏季”的稱號或將易主。
很多人對去年夏天的熱浪仍記憶尤新——那是我國自1961年起最熱的夏季,但今年5月以來,多地的高溫再次“刷新”了人們的認知。
5月30日,成都市氣象臺發布了今年首個24小時內最高氣溫升至35℃以上的橙色預警,這比去年提早了28天。上海市氣象局數據顯示,29日上海徐家匯達到36.1℃,打破了百年來五月氣溫的最高紀錄。
而6月下旬,華北、黃淮一帶也進入“炙烤”模式。據國家氣候中心數據,6月21-30日,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的22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氣溫突破歷史極值。其中,北京自1951年南郊觀象臺建站以來,首次出現連續三天超過40℃的高溫天氣。
有車主在微博曬出前擋風玻璃下曬熟的雞蛋,有導游在帶團游覽途中因熱射病去世,也有人在社交媒體平臺發出靈魂拷問,“到底怎么了,為什么這么熱?!”
2023年7月6日,游客走在北京市前門大街上(新華社/圖)
高溫緣何
今年5月17日,世界氣象組織曾對此作出“回應”:全球高溫的“罪魁禍首”,是今年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疊加人類活動積聚的溫室氣體帶來的氣候變化。在二者的共同推動下,全球氣溫很可能在未來五年達到“創紀錄”的水平。
7月4日,世界氣象組織最新通報聲明,熱帶太平洋地區7年來首次形成厄爾尼諾條件,厄爾尼諾在2023年下半年出現的可能性達到了90%。
厄爾尼諾每2至7年發生一次,在數月的持續過程中,熱帶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海洋水溫將異常升高,打亂降水和大氣環流的正常規律,從而為全球溫度的飆升和臺風等破壞性天氣創造了條件。
與此同時,全球正經歷著以變暖為顯著特征的氣候變化。由于人類生產生活引起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的積聚,像給地球披上了毛毯,不斷捕獲太陽的熱量,使其“高燒”難退。
工人正在展示一塊煤(新華社/圖)
世界氣象組織《2022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溫室氣體濃度已達到觀測峰值。在此影響下,盡管此前連續三年出現有降溫效應的拉尼娜現象,但全球氣溫持續變暖,最近八年仍是自1850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八個年份。2022年,全球平均表面溫度相比工業化前(1850–1900年平均值)已高出1.15℃。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未來高溫天數將會越來越多,極端高溫值將會越來越高?!眹覛庀笾行氖紫A報員高輝預計。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表示,“這將對衛生健康、糧食安全、水資源管理和環境產生深遠影響。我們需要做好準備”。
應對炙烤
為應對氣候變化,2015年12月12日,197個國家在巴黎召開的締約方會議第二十一屆會議上通過了《巴黎協定》。協定約定,各國努力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力爭將本世紀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2℃以內,并盡可能將氣溫升幅限制在1.5℃以內。
想給地球“降溫”,意味著要徹底改變我們的生產、消費和行動方式。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化石能源是當今約四分之三溫室氣體的排放來源,是避免氣候變化進一步加劇的關鍵。用風能或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取代污染嚴重的煤炭、天然氣和石油發電,將大大減少碳排放,從而減緩溫室氣體效應。
作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中國2020年宣布“碳達峰”“碳中和”的愿景——在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此后,國家出臺系列政策,積極采取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節能提高能效,推進碳市場建設,增加森林碳匯等一系列措施。
普通公民也開始嘗試低碳生活:夏季將空調溫度適當調高,使用太陽能熱水器,改用LED燈泡和節能電器,步行、騎車、拼車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購置新能源汽車,減少食物浪費……
騎行愛好者在長江環線綠道騎行(新華社/圖)
而更多企業也正謀求更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作為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中的重要介質,鋰成為由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轉型過程中支撐凈零排放目標的一個關鍵。該行業的代表天齊鋰業,立足自身產業特點,在其《2022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中披露,企業如何從治理、戰略、風險管理、指標和目標四個層面,積極履行承諾應對氣候變化。例如,將ESG相關風險納入企業整體風險管理體系;針對核心產品進行碳足跡評價,分析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情況及減排潛力;加快推進使用清潔能源,在江蘇張家港基地引入光伏,在四川射洪生產基地使用100%綠色電力。
助力降溫
在“雙碳”等綠色議題引領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中,充滿著挑戰和機遇,也存在專業壁壘,更可能出現“漂綠”等不實報道的風險。
作為長期關注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媒體,南方周末于2009年率先開設綠色版塊,并發起在環境領域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綠色傳媒研究獎學金”培訓計劃,旨在提升傳媒行業對綠色議題的報道水準。
培訓計劃迄今已舉辦11屆,足跡遍布全國,先后邀請來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機構的政府官員、學者以及業內權威人士,為近五百位業界精英提供專業指引。
2023年,南方周末攜手天齊鋰業,將于7月下旬在成都舉行第十二期可持續發展獎學金班,邀請行業權威,為全國關注綠色議題的媒體記者授課,探討能源結構轉型與新能源發展趨勢、綠色金融創新與企業低碳轉型等前沿話題,引領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為地球“降溫”。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