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往事,藏在老街巷的名字里

戀愛巷不是因為適宜談戀愛,爛鬼樓也不是因為愛鬧鬼,十月初五街更不是因為《十月初五的月光》……

階梯、坡路、窄道,在澳門盡情地迷路吧,細密的街巷如毛細血管般縱橫連通,流淌著澳門漫長波折的歷史與復雜交融的文化,并將過往的一切無聲地藏在名字里,等待如我這樣的游人,產生好奇、尋找答案,最終遇見一個個精彩的老故事。

(本文首發于2023年7月20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楊嘉敏

清晨的福隆新街還有很多店鋪沒有開門,我站在高處給這條老街拍照:狹窄的街道空曠,五金行、魚翅店、小酒吧等店鋪招牌掛在空中,綠色的木窗欞和木門板緊閉——那時我并不知道,這一片青綠之色竟恰好映襯出街道的來歷:這本來是一條青樓密布的嫖賭花街。

秘密藏在老街的名字里:藍白瓷磚貼在街口的小樓高處,中文寫著“福隆新街”,葡萄牙文則寫著“Rua da Felicidade”,意為“歡樂街”,尋歡作樂之處。清朝末年,大量戲院、妓院、賭檔、煙館于福隆新街開業,鴉片繚繞著密集的娼妓和來往的尋歡客,熱鬧非凡、烏煙瘴氣。尤其1930年代香港禁娼后,福隆新街更是興旺。直至40年代澳門也禁毒、禁娼,這里的店鋪才逐漸蕭條,花街柳巷、聲色犬馬變成了歷史。

后來我意識到,澳門的許多故事,也如福隆新街的過往一樣定格在街名中。解讀街巷的名字,仿佛相紙在顯影水中逐漸呈現出畫面,使我得以窺見歷史的一鱗半爪。

福隆新街,清晨人流稀少。(黎瑾/圖)

澳門街是哪條街?

幾年前我第一次來澳門便住在福隆新街的新華大旅店。這間歷經五代人的旅店開業于1873年,曾經風光一時,如今雖只是間廉價旅館,卻因是《2046》《伊莎貝拉》等電影的取景地,而吸引不少人小心翼翼地推開綠色的木門,踏進幽深陳舊的空間。

沒有空調,只有風扇在溽熱的空氣中旋轉。我躺在窄小的單人床上,看著扇葉出神,電影的片段在腦海里走馬燈似回放,突然間一個念頭冒出來:澳門街是哪條街?

老港片里常有“廣州城、香港地、澳門街”的說法,從大到小排列,說明了昔日廣州的繁華,也道出了澳門的細小。那么,真的存在一條街就叫澳門街嗎?

疑惑一閃而過。直到2023年再去澳門,坐在營地街市熟食中心樓上,邊吃牛雜、邊翻看手機查資料,才發現此刻,我竟就在“澳門街”上。16世紀中期,葡萄牙人獲準在澳門定居通商,明朝政府為了方便管理,設立了交叉的十字大街,以“畏威懷德”四字來命名,每條街各設10個門號,四周圍繞著木柵。

這就是最早的澳門街了,對應到今日的范圍,便是營地大街一帶。營地大街的葡語“Rua dos Mercadores”意為“商人街”,即指葡萄牙人最初在這里聚居貿易。

起初街上住的都是“夷商”,之后貿易繁榮,住進來的華商也越來越多,澳門城區的范圍也隨之擴張。四百多年后,當我走進澳門老城,大街小巷密布如蛛網,高低錯落仿若一座立體迷宮。車水馬龍的新馬路早已取代營地大街,成為澳門半島商業、交通和旅游業的中心。

新馬路,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