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展會誕生一個垃圾場”,會展變綠難
千變萬化是木制展臺的優勢,但到廢棄時,則成為劣勢。超強的“私人定制”使得這些展臺的華麗只能展示一次,閉展后即成為垃圾。
與國內展臺追求炫麗、氣派的理念不同,單調簡約、循環再用的展位輔以一些輕量化的裝飾物,已是境外會展的主流風格。
據成都綠色會展新經濟創新中心不完全統計,2021年成都展覽產生了約7萬噸搭建固體廢棄物。如根據《2019年度中國展覽數據統計報告》,將成都市的展會垃圾產生量推導至全國,意味著年產生94萬余噸垃圾,足以讓全亞洲最大的垃圾填埋場之一、上海老港固廢基地連續工作三個月。
責任編輯:汪韜
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北京朝陽館),第30屆中國國際樂器展覽會撤展現場。
2023年7月的一個下午,在被稱為“老國展”的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北京朝陽館),王志(化名)連連咳嗽。
這位北京某國際展覽服務有限公司工程部經理患有慢性咽炎,對氣味非常敏感。平時在搭建和撤展現場,他必須戴起N95口罩,“否則就像患了一場重感冒”。這次撤展,他以為大型展位不多、木制品等材料較少,就放松了警惕,沒戴口罩,沒想到身體還是發出了警報。
進博會、服貿會、廣交會、家博會、婚博會、寵博會……疫情前全國每年有一萬多場展會,2019年的展會總面積連接起來,相當于兩個上海市。2023年,會展業強勁復蘇,據商務部數據,第一季度,境內展覽活動同比增長3.3倍 。
會展經濟尤為地方政府重視。會展業有“1:9效應”的經典說法:每1元投入可以帶動9元消費。不只是直接產生的交通、住宿、餐飲消費,更重要的是,會展的集聚效應能幫助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推動產業落地做大、轉型升級。
然而,會展的健康、環保影響卻往往被忽視。生命周期只有幾天的木制展臺散發出甲醛等有害氣體,華麗的造型完成展示任務后即被破碎甚至送到垃圾焚燒廠。從業15年的會展策劃師董軍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業內有個很形象的說法:“一場展會結束,就是一個垃圾場的誕生?!?/p>
據成都綠色會展新經濟創新中心不完全統計,2021年成都展覽產生了約7萬噸搭建固體廢棄物。如根據《2019年度中國展覽數據統計報告》,將成都市的展會垃圾產生量推導至全國,意味著年產生94萬余噸垃圾,足以讓全亞洲最大的垃圾填埋場之一、上海老港固廢基地連續工作三個月。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會展產業鏈發現,綠色會展還未引起足夠重視,缺乏強制標準,產業規模也方興未艾。
沒時間留給展臺散味
很少有人將逛展和氣味聯系起來。
但潘雪的感受強烈。他在老國展的撤展現場督工,木頭、膠水、油漆散發的甲醛等有害氣體讓他每講幾句話就要咳嗽一聲。
幾小時之前,這里是樂器迷的天堂——第30屆中國國際樂器展覽會。鋼琴、弦樂、銅管、打擊樂、民族樂器……4天內,六百余家國內外企業展示了幾乎所有樂器品類,吸引了上萬名觀眾。
一些展臺設計華麗,造型吸睛。民族樂器展商復刻了蘇州園林的白墻灰瓦,有的做出吉他圖案的背景墻,還有的用燈籠和木架打造出古典中國風。
2023年,北京“老國展”這樣的熱門會展中心幾乎每天都有展。
展會拉動經濟明顯。據成都市博覽局數據,2023年1—5月,成都的405場展會吸引了4677.8萬人次,成交金額993.3億元,會展業總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