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業脈動】危機下的地產大亨
中央定調保障性住房那會兒,地產代表委員們幾乎集體沉默;去年,恰逢王石剛剛拋出拐點論,也是齊刷刷的否認拐點;唯獨2009年,他們開始積極地為自己辯護,但似乎各自懷揣著一把小算盤,失去了默契。
責任編輯:吳傳震
過去的一年里,這個聚焦了中國各方面矛盾、最具爭議的行業,經歷了一場真正的危機。寒冬之下,各自取暖,最終造就了今年兩會地產業紛繁復雜的景象
往年召開兩會,房地產業的代表委員們可以悠悠然進京,隨便議議政,然后更多的憂心天下大小事。今年這幫大腕身上的瀟灑勁沒了。
這都怪房價從2006年開始坐火箭上去后,又開始坐飛船下來了。
想起前年,中央定調保障性住房那會兒,地產代表委員們幾乎集體沉默;去年,恰逢王石剛剛拋出拐點論,也是齊刷刷的否認拐點;唯獨2009年,他們開始積極地為自己辯護,但似乎各自懷揣著一把小算盤,失去了默契。
過去的一年里,這個聚焦了中國各方面矛盾、最具爭議的行業,經歷了一場真正的危機。寒冬之下,各自取暖,最終造就了今年兩會地產業紛繁復雜的景象。
行業幸運兒
房地產行業遭遇罕見危機,身兼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地產商們或多或少都要做點事情。他們中沒有最愛放炮的,沒有規模最大的,也沒有破產重組的,重擔就落在了這些平素里并不高調的三十余名地產商代表委員們的頭上。
其中的幸運兒,說話底氣自然足一點。
兩會召開前5天,全國政協委員茅永紅的近200套“現代城”被2000多名武漢人排隊一搶而空;來了北京之后,又推出的200套同樣如此,景象堪比那個“賣白菜一樣賣房子”的年代,惹來湖北省所有銀行行長現場觀摩。要知道去年6月份,同一個現代城首次開盤,跟武漢其他樓盤一樣,3個月也沒有賣出100套,不得不封盤。
茅永紅,這位武漢最大房地產公司百步亭的董事長倒沒就此認為樓市的春天來了,在接受南方周末專訪時,茅介紹說:“武漢的大多數房子仍然賣不動,消費者和開發商都在觀望。”他把現代城的意外成功歸結為利潤的理性和質量的提升——相比去年,現代城降了12%,又增加了恒溫功能。
這也是茅永紅兩會期間頻繁接受媒體采訪時對同行的告誡:房地產商應該追求理性利潤、重視長期發展、開始產品升級換代。
當然,茅也沒有忘記為同行正名,冒著成為網民炮灰的危險,他說“房地產業為GDP、地方財政、上下游做出了巨大貢獻,不應該仇視開發商,不是所有開發商都是壞人。”
茅永紅真正的幸運之處在于,在那個膨脹的年份里,他拿出了50萬平米土地承建武漢最大的經濟適用房,然后在去年10月行業最蕭條之際推出。“經濟適用房的回款有12億元之多,資金緊張一下子緩解過來了。”茅永紅此刻一臉輕松。
無怪乎他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