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業脈動】本土汽車何處逢生
本土品牌此時都已經看清,小排量汽車和農村市場是應對激烈競爭的突破口。因此,即便沒有切實的補貼之利,本土汽車廠商依然極力抱住“汽車下鄉”這個救生圈。
責任編輯:吳傳震
■編者按
本屆兩會,產業振興議題大熱。
此前,在宏觀調控和金融危機的前后夾擊之下,中國房地產、紡織、汽車、能源等眾多產業一別往年發展之迅猛,先后減速。
本報通過遍訪地產、能源、汽車、家電、紡織等領域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將他們困頓之時的所作所為加以糅合,以勾勒出一幅產業變遷圖。
困頓之日即蓄勢之時。中央政府為避免經濟大幅下滑,頻出重拳,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接連祭出。而企業界精英在低潮期必也有所反思有所覺悟,本報將這些卓識創見加以提煉,以描摹出可能的破局路。
是為“中國產業脈動”專題所愿。
小排量汽車和農村市場是本土品牌應對激烈市場競爭的突破口
3月8日,河北霸州的一位農民“潑”了吉利董事長李書福一盆冷水。當天,全國政協委員李書福利用開會間隙,邀請眾記者一同前往河北霸州考察“汽車下鄉”情況。
到了霸州之后,李書福對記者們大談特談:2009年的中國汽車市場競爭勢必更加殘酷,吉利將緊緊抓住農村市場拼命發展……
此時,當地一位農民卻向李書福委員提出了一個有些尷尬的問題:“我們只有買小面包車和農用車有汽車下鄉的補貼,買轎車時能有補貼嗎?”
其實,雖然吉利、奇瑞等廠商各出奇招借勢“汽車下鄉”,但轎車并不在“汽車下鄉&r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