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三部曲》:一部國產神話史詩的十年長征
三部電影總預算30億、八千余人的制作團隊,這在國產大片中史無前例,即使在世界影史上,除了《阿凡達》《指環王》系列,也鮮有大片望其項背。
這些頂級的視效公司,優質的技術人員、第一流的團隊都在好萊塢重大項目上,不會配給一個中國項目?!皩λ麄儊碚f這只不過接了一個活而已,對我們來說可是命啊?!?br />
“她就是一個濃縮了的歷史女性形象,歷代把帝王家國的滅亡推到一個女性身上。所以你要改變的是這個解讀方式——那是一個謊言?!?/blockquote>發自:北京 上海
責任編輯:李慕琰
費翔有多年音樂劇表演經驗,但在國內更廣為人知的身份是歌手,他飾演的紂王殷壽不同于傳統形象,是個“有魅力的壞人”。
青島東方影都,22號,一萬平米攝影棚。
巨型集裝箱外觀內,是《封神三部曲》的世界。西藏原始森林里的參天大樹被翻模在這里復建,森林里布滿了苔蘚、蘑菇,各種菌類——這些都是美術組工作人員們親手種植的,棚里養著馬和鹿。
《流浪地球》劇組就在離22號棚不遠,有次郭帆帶著團隊前來參觀,嘆為觀止,“跟《封神》比,《流浪地球》就是手工業?!睘鯛柹菩χ裾J,“《封神》是畜牧業,啥都得自己種自己養?!?/p>
萬米攝影棚的旁邊就是置景車間。預置雕刻師、珠寶鑲嵌師、道具皮具師、馬具制作師、道具效果師、置景木工師、道具篾匠、刺繡師、道具機工師、毛發鉤織師、道具泥塑師、雕塑藝術家,上千位藝術家集聚在這里。來探班的人感嘆,這里特別像一個大型工廠。
在這座工廠,導演烏爾善立志要拍出中國第一部超級大片、神話史詩《封神三部曲》(下稱《封神》)。從2013年提出電影改編計劃起,到第一部定檔,整整跨越了十年。
算上籌備期加拍攝期,《封神》的工作人員多達八千多人,高峰時期,同時在組的工作人員多達2800人。五個名字加上了黑框——十年間,有人離去。但也有新生,烏爾善的大兒子在第一次劇本策劃會期間出生了,每年給他過生日,就會提醒烏爾善這個項目做了多久。
十年時間,外界不知道這個項目里發生著什么,《封神》也始終籠罩在一片神秘之中,只有聳動的數字刺激著大眾的神經:三部電影總預算30億、八千余人的制作團隊,這在國產大片中史無前例,即使在世界影史上,除了《阿凡達》《指環王》系列,也鮮有大片望其項背。
外面的噪音很大,質疑聲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在《封神》之前,國產大片有過一次打著“刷新國產電影工業化”標準的旗號,最終慘敗收場的案例——2018年上映的國產奇幻大片《阿修羅》,野心和泡沫齊飛,最終以巨虧7.5億收場。
有網友一語刺中了《阿修羅》失敗的核心:“片方一開始就想的是畫面多么華麗,技術多么高級,最本質的東西都忘了,劇本呢?《阿修羅》到底講的什么故事?”
烏爾善走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他和團隊花了四年多時間打磨劇本,一遍遍推倒重寫,內容精確到不準用形容詞。劇本上的幾個字,比如兩軍殺得“天昏地暗”,一萬個人有一萬種拍法。烏爾善要求必須具象化:“先沖刺了三次,有五個人倒下,又來一次沖鋒,倒下十幾個人?!?/p>
他知道劇本決定了預算,劇本階段摳得越細,制作就越省錢,劇本沒寫清楚就去拍,拍完又不用,那就會造成巨大的浪費。
“不能失控脫軌”“不允許出現意外”,這是烏爾善常告誡自己的話,他要確保每個齒輪都精準銜接,良性運轉。
原定3小時,南方周末記者對烏爾善的采訪一直持續到太陽落山,臨近尾聲,他仍意猶未盡:“這就結束了?”采訪持續深入,編劇、演員、制片人、負責視效的、負責制片管理的、人物造型設計……都加入了進來,你能從他們每個人身上感受到當初參與《封神》的激情,為了一個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事業忘我地投入。
四季負責這部電影里數字生物的概念設計,他之前設計雕塑、手辦,和電影毫不相干。這位80后自稱電影新人,“我們從行業的門外漢進入到電影行業,特別不服氣,心里有一股邪火,這個邪火你必須得找一個出口發出來——中國就應該有自己的神話史詩電影?!?/p>
編劇顧問蘆葦說,他喜歡和這群人在一起,“這是一群認真拍電影的人”。
為了給這個古代神話尋找當下性,主創決定將故事聚焦在姬昌之子姬發身上,講述一個英雄人物的成長,年輕人的選擇、痛苦和覺醒成為《封神第一部》的敘事主旨。
“像一個造夢工廠”
2018年8月27日,新疆江布拉克麥田,《封神》第一鏡開機。
20歲的于適拍攝了第一場戲,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走進片場。這位新演員在片中飾演周武王姬發,這場戲是姬發經歷了一番流血廝殺后,策馬奔騰,返回故鄉西岐。
光這一場戲就拍了五天。于適每天很早起來,化幾個小時滿臉是血的特效妝,然后就在山頂等著,等日出那最好的幾分鐘,最好的光。
新疆的天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