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十大辯論

2009年“兩會”已經陸續閉幕,這里梳理出代表委員關注度最高、觀點交鋒最為激烈的十大議題

責任編輯:郭力

正方反方 激辯國是

辯論國是,是“兩會”核心議題之一。代表委員們來自不同地區、行業,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自然會有意見交鋒。真理越辯越明,一個沒有思想碰撞的會議,很難說是成功的。

2009年“兩會”,南方周末梳理出代表委員關注度最高、觀點交鋒最為激烈的十大議題,并期望來年的兩會,有更多、更激烈的觀點交鋒。

全國發消費券?

不久前,杭州、成都等地方接連發放消費券。在本次兩會上,許多代表委員建議,作為特殊時期的特殊辦法,消費券應該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有效振奮民眾消費信心。

正方: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遞交提案《發放消費券有效拉動短期內需》,建議按中國公民每人每次1000元的統一標準分四次發放消費券。

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教授厲以寧,也表示發消費券有利于擴大內需,但關鍵在于怎樣使消費券的發放更公平。

反方:財政部副部長廖曉軍接受采訪時說,“消費券是春節前,某些地區針對特別困難的群體發放的,不會在全國范圍發放”。

人大代表何健忠覺得,“發券不如降稅”,建議按行業分類別來征稅。

態度最為堅決的是全國人大代表、松江區委書記盛亞飛:“我反對消費券,而且個人認為消費券對消費還有反作用。”

部分兩會代表、委員也認為,推動消費的不是消費券這種形式,關鍵還是要看民眾消費意愿為何比較弱,有必要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健全醫療保障體系。

★點評:在歐美,一旦有官員提“發消費券”,就有經濟學家反駁說“減稅才更利民生”。其中原委,值得代表委員和政策制定者三思。

看病不難?

“兩會”前夕,全國政協醫藥衛生界有數位委員拋出驚人之語:中國看病不算難,也不算貴,是患者求醫標準過高,導致醫療資源“擁擠”。

◆正方: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的副院長徐勇等政協委員就認為:如果病人從新疆跑到北京看病,那已經超出了基本醫療范疇,不能抱怨“看病難”。他還表示,即便是在發達國家,長時間等待看病也是現實問題,非急癥病人幾個月看不上病的情況也大量存在。

政協委員、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李玉峰則質問:“什么叫基本醫療?什么是大病什么是小病,概念都要分清楚。不分條件地提‘看病難看病貴’是一種誤導。”

◆反方:政協委員、衛生部副部長王國強說,醫療改革的中心就是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他回應上述政協委員言論說:“我想他可能對衛生醫療工作不是很了解,也可能是從局部,某個醫院來說的,不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

★點評:優質的醫療條件、優秀人才都集中在了城市、東部發達地區和大醫院,百姓對小醫院不放心,其實真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房價高企,政府受益最大?

正方:在本次全國政協會上,全國工商聯遞交了一份名為《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