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難吃做飯太累,上班族帶火“成人小飯桌”
成人小飯桌方便了越來越忙碌的城市人,同時也面臨著較大的違法風險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江蘇無錫
責任編輯:陳雅峰
在無錫的一家拉面店,林安安聊起“小飯桌”的話題。原先供給小學生的標準化“小飯桌”,正在鄰里之間、家庭之間鋪開,一些成年人甚至交費去和小學生一起吃“小飯桌”。林安安也想吃,她的描述帶著十足的感性,也許與最近處于生活的低谷期有關。
林安安生活在江蘇無錫,家附近沒有菜市場,新婚的丈夫總是忙于應酬?!拔铱偸且粋€人,鍋很大,我總想等兩個人吃飯,但機會很少,”大多數時候她不點外賣,喜歡出去吃,因為能感受到人與人的連接?!皦虿粔?,給你打包吧,這個蘿卜看你挺愛吃的,”林安安聽著老板娘的關心,解釋這跟外賣打電話說“放門口、來拿”,是完全不同的,“這很微小,但我感受到了?!?/p>
相隔1800公里,四川成都,同樣是90后一代年輕人的李娜,從老家青海輾轉福建廈門后定居成都,她和兩位朋友開辦起“鄰里飯桌”。有的鄰居愿意做飯,有的鄰居想要吃飯,互助共建的新模式“小飯桌”,自2023年春天開始,在成都越開越多。
大人想吃小飯桌的相關視頻,頻上熱搜,一面是新的社會需求在滋長,一面是新的監管舉措在探索,在你來我往的討論中,小飯桌正開到社會里。
“一起吃飯才會開心”
“來啦,安安,又是干撈全都要嗎?”推開不足一米寬的單扇玻璃門,林安安沖老板娘笑著點了點頭。
這是一家桂林米粉店,開在無錫市熱鬧的南長街上。店面不大,挨著側墻,剛好放得下兩條長桌,坐6個人已經有些滿滿當當。林安安告訴我,這是“縮小”后的店鋪,原先比這大一倍,新冠疫情期間生意慘淡,老板娘云姨退租了其中一間,“退掉的那間,能臨窗看河”,云姨補充著自己的遺憾。
林安安最近的生活發生了一些變化,失落時她就會來這里吃米粉。云姨整個人是綻放的,無論什么時候去,都會叫著熟客的名字打招呼,這讓林安安覺得安心。無錫是她追隨丈夫而來的陌生城市,才不過兩三年時間,沒什么朋友。
林安安在社交媒體搜索“小飯桌”,無錫尚未出現,她又輸入類似關鍵詞“上門做飯”,找到了答案。別人在家做好后,可以配送到周圍的小范圍內,林安安準備嘗試。她不喜歡吃預制菜,因此放棄了大部分外賣,“預制菜存在有它的原因,必須要預制才能活下來。生活有時候需要預制,但也需要連接?!睌⑹鲋心芨杏X到林安安希望用小飯桌感受“附近”的存在:“我期待有人敲門,告訴我ta做了什么飯,這會讓我覺得大城市里人和人之間還有純粹的東西,令人著迷?!?/p>
通過網上關鍵詞搜索,愿意嘗試“小飯桌”的人群中,都市白領占比最高。90后女孩趙可在北京金融街的一家銀行工作,對于兩年時間里中午去吃單位食堂的可能性,她的回答是99%。單位提供的是家常菜,素菜6-8元一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