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杰:勇敢地釋放感性

“一個富有經驗的藝術家,放棄掉文化、概念和藝術史,如此勇敢地去釋放感性,還原到她最原本的才情和一個生命體的基本動機,是非常了不起的”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北京 武漢

責任編輯:楊子

姜杰 1991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現為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一直活躍在中國當代實驗藝術前沿。(姜杰工作室提供 歐陽明/圖)

小暑過后,武漢接連下了幾場大雨。7月8日,在合美術館姜杰個展《俯仰之間》開幕式上,主角姜杰的發言坦率而感性,“今天下大雨,還打雷,我特別怕你們不能來,都快急死了?,F在看到你們,很多是多年沒見的好朋友,我特別高興,感謝你們能來?!?/p>

臺下的嘉賓名字都很響亮:栗憲庭、賈方舟、張曉剛、王廣義、向京、展望、毛焰、陳冠中、凱倫·史密斯、西川、許知遠、陳章良……他們從全國各地專程趕來。

距上次個展《大于一噸半》將近十年,再次集中呈現自己的作品,姜杰有點緊張。開幕式后,第一批觀眾給出了積極的反饋:張曉剛認為“效果很震撼”;向京和姜杰相識近三十年,非常了解姜杰的創作,說她在展覽中“看到了很多驚喜”;藝術史學者、策展人凱倫·史密斯認為姜杰在操控形態方面非常嫻熟,但真正使每個形態如此強大的是她對材料的選擇——展示了她鮮明的藝術風格,以及對藝術的智慧和敏感。

《俯仰之間》展覽現場圖(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梁辰/圖)

一個巨大的末世寓言

《俯仰之間》里的作品不是雕塑中常見的具象形態,而是一些“寫意狀的物”。姜杰在創作時受到美國抽象派畫家馬克·羅斯科作品的啟發,“羅斯科的繪畫就幾塊顏色,貌似特別抽象,但它比具象的作品更加給人觸動和震撼,能從中感受到色彩的重量?!苯苷f。

策展人崔燦燦認為雕塑這一媒介的抽象化過程尤為艱難,它與繪畫、書法不同,無論如何塑造,都會產生一個實際存在的物。于是,如何使用材料、突出哪種物質,成了姜杰必然面對的命題。

與展覽同名的《俯仰之間》是2023年的新作,由五件懸掛的雕塑組成。姜杰選用身邊觸手可及又很輕便的材料:紙粘土、木棍、竹簽、紗布、塑料珍珠等,搭建出一個個顫顫巍巍的結構,并且可以隨時搭建、臨時更改、反復破壞,與人們印象中雕塑的穩定性和堅固感截然不同。姜杰并不追求那種永恒的紀念碑式的雕塑形態。

制作過程也很隨性。感覺不對,就“咔嚓”了,有時整體都感覺不對,就全部“咔嚓”,推翻重做。姜杰很享受這種“咔嚓感”——類似于繪畫中的速寫,把即時的感受快速記錄下來。而傳統雕塑意味著堅固的材料和繁復的流程——搭架子、上泥、翻?!芷诼L?!澳欠N方式是一個特別大的束縛。我試圖突破這種束縛。對我來說技術不再是問題,如何打破規則,顛覆以往的經驗,建立一個我要的東西,才是關鍵?!?/p>

在媒體人鞠白玉看來,姜杰的創作一直有情感和邏輯上的統一性,“《俯仰之間》讓我感受到的依然是強烈的體感,會調動我太多記憶和情緒,那些以輕盈材料組成的部分讓我感到的仍是沉甸甸的重量?!?/p>

張曉剛感受到姜杰作品散發的力量,這種力量來自生命的內部,“這幾個類似動物骨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