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財政數據看兩會熱點
“兩會”很像是一個博弈場,各行各業的人都在喊,“要重視我們呀”,這話翻譯過來,就是“要給我們這個行業投更多的錢”.....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各行各業都在“兩會”上做財政博弈
年年“兩會”都很熱鬧,今年更是如此。
“兩會”熱點的相當一部分又都跟“錢”有關。比如,全國工商聯向政協提交的發言說,房價高主要是地價高,地產商成本的大約有一半都流入政府腰包了。這其實涉及到政府的財政收入問題。
再比如,“兩會”安排五大校長跟媒體見面,談到全國高校債務高達5000億。有人就說,根子是政府投入不足。這涉及到財政支出的問題。
另外一個跟財政支出有關的熱點是“看病難”的問題。先是有數位政協委員說,中國看病既不貴也不難,后來衛生部長都坐不住了,出來說確實有問題,再后來有政協委員贊成衛生部長的說法,給出數據說,中國公立醫院90%的經費都來自病人,所以,歸根結蒂,問題還出在“財政投入不足”上。
還有,前不久,經濟學家張維迎響應另外一位經濟學家謝國忠的提議,說應把上市公司的國有股和中國外匯儲備的一半平均分給全體中國人,每人能分到1萬元。然后就有人大代表說,他要在“兩會”上把這個作為議案。這涉及到了如何處置國有資產。
如果可以漫畫式地描述,“兩會”很像是一個博弈場,各行各業的人都在喊,“要重視我們呀”,這話翻譯過來,就是“要給我們這個行業投更多的錢”;全國各地的人都在喊,“要在我們這里上個什么新項目呀,這個項目多么多么好”,翻譯成大實話,就是 &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