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IHCD 中心《企業碳中和信息披露質量報告(2020-2022)》發布
2023年7月14日,由南方周末聯合西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主辦,西北工業大學新時代企業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承辦的第二屆中國企業責任與高質量發展論壇在西安成功舉辦。本屆論壇以“投資有道,碳路可循”為主題,相關領域學者、機構代表、企業高管參會分享,聚焦“雙碳”目標下的企業行動進展和優秀實踐,探討低碳前沿理念、創新技術、碳信息披露等議題。南方周末、西工大在現場分別發布相關研究報告。
在當天的論壇上,西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新時代企業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倩提到,中國企業碳信披總量上升,但仍存在意愿不足、訴求不清、體系不全與質量不高四大問題。期待統一的碳信披規范出臺,促進企業提升碳信披水平,增強對多元利益相關方訴求的回應。
以下為楊倩的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嘉賓,參會的各位老師、同學,大家下午好!很高興由我代表新時代企業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為大家發布第二份報告《企業碳中和信息披露質量報告(2020-2022)》,這份報告是上午發布的《企業碳中和發展報告(2020-2022)》CROCS五個階段當中關于碳披露環節的細化。我的介紹將分以下五個部分:背景、評價方法、評價結果、案例示例和總結展望。
一、碳信披標準繁多,企業實踐剛剛起步
首先,我向大家介紹本次報告發布的背景。在2020年9月,我國3060雙碳目標首次提出。之后,企業的碳中和信息披露變得越來越重要。在這項戰略指引下,一系列規則陸續發布。其中,2021年6月中國證監會對上市公司年度和半年度報告的內容與格式準則進行了修訂,鼓勵企業自愿披露為減少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和效果。而后,在2021年12月,生態環境部印發了《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準則》,進一步細化了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的內容,規范了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的格式,該項準則在2022年2月8日正式生效。
在國際上,一系列國際組織和項目如氣候變化相關財務信息披露指南(TCFD)工作小組、全球碳信息披露項目(CDP)、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氣候風險披露倡議組織(CRDI)以及國際氣候披露準則理事會(CDSB),紛紛對碳中和信息的披露規則進行了相關的發布?;趯@些規則的梳理,我們發現總體呈現出相互兼容的趨勢,但是側重點和詳細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碳信息的不同訴求,且部分披露內容缺乏詳細的分類。
因此,目前企業碳中和信息披露實踐上存在以下四方面的問題:首先,披露的意愿并不充足,很多碳中和信息并未被納入監管要求,所以企業在披露的時間、內容和形式上并不統一;第二,企業披露碳中和信息的訴求并不是很清楚;第三,企業披露碳中和信息的體系并不全面,數據的整體性還不夠規范,在內容上缺乏統一、科學和強制性的框架體系;第四,披露碳中和信息的質量不高,具體表現在缺乏相應的評價標準,我們無法橫向比較信息披露的質量,不利于整體披露質量的提升和引起企業重視。
二、更加全面、科學與體系化的評估方法
在此背景下,本次報告將圍繞利益相關者的訴求構建企業碳中和信息披露的評價指標體系。下面我具體介紹評價方法。對于評價對象,我們選取了2020-2022年A股上市公司當中所有發布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ESG報告以及可持續發展報告的公司作為全樣本分析,這是在前一次報告基礎上的拓展。去年新時代企業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以滬深300指數為樣本對象,今年的樣本量得到了極大拓展,共計分析了三年中4211家企業。
在此基礎上,我們設計了相應的評價體系,圍繞投資者、政府、員工、消費者、供應商、社區六個關鍵的利益相關者,共設計了26個二級指標和115個三級指標。以投資者的碳信息訴求為例,這涉及企業低碳相關的投資與融資決策、企業低碳戰略與管理決策的依據。要達到這個目的,企業首先要識別碳減排過程中遇到的風險和機遇,并且根據風險和機遇制定相應的碳減排戰略,進行碳減排管理。當企業從宏觀層面制定相關戰略和管理制度之后,需要進行實際的碳減排投入,進而計算企業各個范圍的碳排放量,并開展碳排放量的審驗。隨后,企業同樣需要基于碳排放量以及其碳配額量考慮是否進行碳抵消,最后則需要對企業碳減排的績效進行評價?;谶@個過程,我們圍繞投資者這一關鍵利益相關者的碳信息訴求,設定了包括碳減排風險與機遇、碳減排戰略、碳減排管理、碳減排投入、碳排放量、碳排放量審驗、碳抵消量、碳減排績效八個二級指標,每一個指標再根據相應的語義邏輯和含義范圍開發若干個三級指標,其他五大維度的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的開發方式依此類推。
我們在二、三級指標的基礎上進一步設計了評價步驟?;谌ツ耆斯び嬎愕囊恍┮巹t,今年我們自主開發了一套文本分析軟件,并通過這個軟件對去年的300份報告重新進行了評估。用軟件得分和去年的人工得分進行對比,我們發現評估的一致性大于0.75,符合統計學上的檢驗。因此在今年的報告評估過程中,我們就應用這個軟件來進行文本分析。分析步驟開始之前,我們進行了三個方面的操作。首先,我們確定了在這些報告中文字、數字、圖片、表格等具體披露形式的得分標準;其次,我們組成了兩人一組的閱讀團隊,人工閱讀報告并提取三級指標關鍵詞;第三步是對比人工得分與軟件得分的一致性。在評分過程中,我們將這些報告上傳到平臺進行評分,并計算出最終得分。最后一步是在評分完成后,我們進行了相應的分數總結。
對于分數的計算方法,我們首先基于報告的原始呈現方式計算出三級指標得分,三級指標得分匯總形成二級指標得分,二級指標得分匯總形成一級指標得分,一級指標得分加權匯總得到每一個企業碳披露質量的總得分。
在評價維度上,今年我們對二級指標、一級指標和企業總得分新增了廣泛性、具體性和均衡性三個維度的評價。廣泛性是衡量企業報告是否在115個三級指標上都有涉及,即披露內容廣泛性的百分比。具體性是三級指標所有的得分加總,體現企業具體披露了多少內容。均衡性衡量企業在每一個三級指標上得分的差異程度?;谶@三個維度的具體得分,我們計算出樣本企業碳中和信息披露的總得分,并基于總得分進行了一系列不同維度的評價。
三、評價結果分析
首先,2020-2022年企業碳中和信息披露質量整體而言呈現上升趨勢。其中,廣泛性提高了25%,具體性提高了27.4%,但均衡性卻出現下降,幅度高達51.6%,說明企業側重于披露與部分利益相關者碳信息訴求相關的碳中和信息,而在均衡性上并沒有完全覆蓋。
其次,在回應不同利益相關者碳信息披露訴求方面,結果同樣參差不齊。2020-2022年,碳信息披露的質量對比當中,股東和投資者維度的總體披露質量是最高的;而在供應商、社區和員工方面,盡管提升幅度較大,但其絕對程度仍然較低;最后在消費者和政府層面,披露質量相對還略顯薄弱。
第三,廣泛性、具體性和均衡性三個維度來比對分析:
整體上,企業在回應股東和投資者碳信息訴求的碳中和信息披露質量是最優的,在回應供應商碳信息訴求的碳中和信息披露質量是最差的;對于消費者和客戶,雖然具體性的得分較高,但是均衡性較低,說明企業側重于披露部分信息而忽略了其他相關信息。
第四,26個二級指標在廣泛性、具體性和均衡性上的對比分析:
(一)廣泛性:二級指標廣泛性水平存在顯著差異,最高僅為4.15,嚴重缺乏在“招聘與選拔”以及“薪酬與福利”方面相關的碳信息披露。同時,不同維度之間的廣泛性也存在比較大差異,例如企業在“碳減排戰略”“碳減排管理”以及“碳減排投入”方面披露的信息較為全面,而“碳減排績效”這一信息的廣泛性較低,這說明企業在當前階段更加注重戰略制定,卻忽略了績效信息。
(二)具體性:各二級指標得分整體較低,投資者維度下的各項信息披露質量較高,其中“碳減排投入”和“碳減排績效”方面的具體性得分較高。相較于2020年,“碳減排投入”具體性的得分增加51.3%,“碳減排績效”具體性得分增加55%,表明企業更加注重實際碳減排方面的信息披露,有利于吸引投資者關注。
(三)均衡性:差異較大,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其中在“碳減排投入”“碳減排績效”以及“培訓開發”方面的得分較高,表明這三個維度的具體性水平相對一致,其波動性較小。
第五,企業碳中和信息披露對不同利益相關者訴求的回應情況:
(一)投資者:盡管企業對投資者所關心的“碳減排管理”“碳減排投入”“碳減排戰略”“碳排放風險與機遇”信息的披露較多,但是在“碳抵消量”以及“碳排放量審驗”方面的信息披露仍顯不足。
(二)政府:企業碳中和信息披露還較缺乏系統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盡管企業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但披露政府目標的企業數量相對較少;部分企業想做好模范帶頭作用,但信息披露質量較差。
(三)消費者:企業對消費者所關心的“消費者服務”方面信息披露較多,但2022年信息披露質量降低。
(四)員工:企業碳信息披露高度聚焦于“培訓開發”“低碳參與”以及“績效管理與評估”三個維度。
(五)供應商:碳信息披露的水平整體較低。
(六)社區: “低碳公益服務”信息披露較多,并在“釋放無關緊要的道德信息”方面的信息披露較少。
第六,碳中和信息披露的行業比較:
各行業碳中和信息披露的質量差異較大。在2022年,除住宿餐飲業和綜合類行業當中的總得分高于其他年度,其余行業的碳中和信息披露質量均低于2021年和2020年,但總體來看2021年的碳中和信息披露質量高于2020年。在行業方面,采礦、電力以及金融業等行業的碳中和信息披露方面更加積極,且在廣泛性、具體性和均衡性方面的信息披露質量相對較高;針對住宿和餐飲業,其2022年的廣泛性、具體性得分均最高,但均衡性水平卻最低,這表明這些行業在進行信息披露時集中披露某些維度的信息而忽略了全方位的信息披露;農林牧漁、文化、體育、娛樂以及綜合類行業的廣泛性、具體性得分均較低,但均衡性的得分較高,表明這幾類行業僅在個別維度上披露了少量的碳中和信息。
在行業內部,各個行業均在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碳中和信息披露方式。整體而言,各行業均較為重視回應股東和投資者的碳信息訴求,披露水平較高。特別是在制造、電力、建筑等行業更加注重股東和投資者方面的碳中和信息披露;采礦業更加注重投資者和政府方面的碳中和信息披露;住宿餐飲業則十分重視供應商方面的碳信息訴求。
在跨行業比較上,2020-2022年,各行業對員工、供應商和政府方面的碳中和信息披露的質量均呈上升趨勢,但對投資者、消費者和社區的碳中和信息披露質量有所下降,這可能是由于企業側重于披露個別維度的碳中和信息,而忽略了廣泛性和均衡性,導致整體質量呈下降趨勢。此外,在2022年除投資者維度外,住宿和餐飲業回應其他利益相關者的碳中和信息披露質量均有所提高,但由于樣本量較少,行業代表性仍需加強。
四、案例展示與總結展望
作為積極案例,順豐控股在2021年度的可持續發展報告中通過圖表、數字的方式,將減碳行動路線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并引入具體案例,通過表格和圖片的方式對園區的碳排放量進行說明,整體的信息披露非常清晰、準確和全面。而作為消極案例,某企業在其披露中提到企業“減耗增效“,但整篇報告中并未明確指出企業如何響應“雙碳”目標,也沒有披露企業如何進行減耗增效,因此這份報告的碳信息披露數量不足、質量不高。
綜上所述,我們基于六個重要利益相關者碳信息的訴求,對企業的碳中和信息披露質量進行了細致評分與綜合分析。在此基礎上,我們認為未來碳披露的發展可從三個方面著力:第一,從政府角度,要明確碳中和信息披露框架和規范;第二,從利益相關者視角,要清晰地表達碳信息訴求,助力企業更好地進行碳中和信息的披露;最后,對于企業來說,要圍繞利益相關者訴求,更好地布局碳中和信息的披露體系。
以上內容是我對《企業碳中和信息披露質量報告(2020-2022)》的簡要說明,歡迎大家關注新時代企業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的公眾號,下載報告全文版本。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