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南北道交會:穿行在天山與盆地之間

沿著中天山而行,從“白水之城”阿克蘇到“瑪納斯之鄉”阿合奇,一路途經魚米之鄉、地獄峽谷、半城山色半城泉、萬里長城最西烽,所見邊疆的現代化令人欣慰,“空心化”又不免讓人擔憂。

在我們前方,是祖國的邊境線,身后是我們的家園。

責任編輯:楊嘉敏

絲綢之路北道一路踽踽獨行,到達阿克蘇后卻有了多種選擇,既可以往西北經夏特古道匯入絲綢之路新北道,也可以往西出別迭里山口進入中亞,還可以往西南穿過狹長的綠洲,與絲綢之路南道會合。

阿克蘇屬于南疆,提起南疆,人們第一印象是干旱缺水,實則不盡然,比如阿克蘇。這里北依天山,面朝浩瀚的塔里木盆地,中、西天山(天山分為東、中、西三段)的冰雪融水幾乎都在此匯聚,就連來自遙遠喀喇昆侖的雪山融水也經過重重跋涉來到這里,再一股腦注入塔里木河。

2023年4月初,我沿著絲綢之路北道向南道過渡的方向,在天山與塔里木盆地間的綠洲地帶穿行。行程就從阿克蘇開始。

行駛在中天山與盆地之間(攝影 趙桂銳/圖)

白水之城

阿克蘇被稱為“白水之城”,“蘇”在維吾爾語中本身就是“水”的意思。我們在一個風沙飛揚的午后抵達,這正是南疆春季最典型的沙塵天氣。路旁白楊已經枝葉繁茂,人們換上短袖,街上車水馬龍,小販推著水果和小商品沿街叫賣,金色烤馕散發著誘人的香味,一派煙火祥和。而就在我們出發的前兩天,烏魯木齊剛剛降下一場春雪,還春寒料峭。

與烏魯木齊一樣,阿克蘇在新疆也屬于“新興城市”,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里,它的名氣比不上龜茲、輪臺,甚至不如身邊的溫宿,直到清朝中后期,才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逐漸穩定地位。

我們按計劃在阿克蘇暫住,次日一大早乘車往北進入溫宿縣境內,沿著與天山平行的鄉村小道輾轉前行。溫宿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姑墨國所在地,也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張騫、玄奘、鳩摩羅什等都曾在此盤桓。

溫宿還有“魚米之鄉”之稱,甘冽的雪山融水滋養著大地,產出遠近聞名的大米。多年前的夏日,我在一個艷陽高照的午后途經此地,沿途村鎮密集,水流潺潺,稻花飄香。如今正值初春,人們正為春耕準備,田間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又是另一番景象。

車輛繼續向前,則進入南疆典型的戈壁地帶,孤寂、荒涼,一望無垠。天山最高峰托木爾峰就矗立在遠方,如果天氣晴好,能清晰看到它的樣貌,如今因為風沙阻擋,只能隱約看到最高處的雪峰立于云端之上。一條河流在不遠處出現,幾頭駱駝在河灘上悠閑覓食,然后旁若無人地橫穿馬路。

經過一座大橋時,迎面走來一輛毛驢車,上面斜坐著一位胡須花白的老人,他頭戴維吾爾族花帽,手持鞭子,毛驢的鈴鐺有節奏地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響,仿佛從另一個時空穿越而來。

汽車向前左拐,毫無征兆地撞進一片花海,道路兩旁都是杏林,粉白色的杏花盛開正熾。穿過一片又是一片,仿佛沒有盡頭,很難想象,自己此刻正置身于中國最大沙漠的邊緣。

大約一個小時后,汽車終于沖出花海,前方出現一座“城市”,同行的人介紹,那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四團團部。不同于南疆的尋常鄉鎮,這里布局井然,街道整潔,住宅區是清一色的多層樓房,一條人工水渠穿梭其中,讓人耳目為之一新。它的另一個名字是阿拉爾市永寧鎮,一聽便帶著濃濃的邊塞氣息。

兵團被稱為新疆的“穩定器”,對于穩邊固防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一般以“師”為單位與地州相鄰而設,往往又在師部所在地建“市”,“師”下設“團”,行政級別相當于鄉鎮,“團”又管轄若干連隊。新疆一盤棋,南疆是“棋眼”,公開新聞報道中,官方一直在提倡兵團向南發展,正是出于對新疆全局穩定的考慮。

第一師的前身是威名赫赫的三五九旅,當年隨王震將軍揮師進疆,后來響應號召就地集體轉業,繼續屯墾戍邊。這樣一支整建制的屯戍隊伍,確實是穩固邊疆不可或缺的力量。新疆的屯墾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漢武帝開創性地將軍事與農業結合起來,探索出新的戍邊模式。史實證明,屯墾確是穩固西部邊境的有效創舉。

尋訪“地獄”

車出永寧鎮,隔著農田和戈壁,天山就矗立在遠方。往前穿過英阿瓦提鄉庫齊村進入戈壁,途經當地邊境派出所阿吐孜執勤點后,天山余脈在前方徐徐展開??紤]到臻丹山口還在天山更深處,我們決定在一個叫英阿特的村子留宿,翌日上午再出發。

臻丹在維吾爾語中是“陡峭的山丘”或“地獄”的意思,走近后才理解所言非虛。汽車在平坦的戈壁上朝天山行進,前方突然出現一道氣勢磅礴的深淵——峽谷,像條巨龍盤踞在群山之間,那是冰川、洪水和風力共同在天山留下的記憶,兩側峭壁經洪水沖刷后留下一道道溝壑,像觸目驚心的抓痕。

臻丹山口內一角(攝影 趙桂銳/圖)

庫瑪力克河在谷底靜靜流淌,它是條國際河流,上游在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因為是枯水期,水流清澈緩和,但入夏后由于降雨和冰雪融水,往往水量暴漲,波濤洶涌,難以徒涉。從地勢落差上看,這是野外漂流的理想場所,當地牧民介紹,每年夏季都會有皮筏艇從上游沖下來,有時還有不幸溺亡者。

庫瑪力克的柯爾克孜語意譯為“流沙河”,當地人認為就是《西游記》中沙僧棲身之地。至于吳承恩筆下的流沙河到底在哪兒,學界有多種說法,不過當地有許多叫“沙吾提”的牧民,與“沙悟凈”的發音倒十分相近。

緊貼天山,我們沿著“深淵”右岸曲折往前。在一處開闊地帶立著兩間低矮的紅磚房,主人是58歲的柯爾克孜族護邊員,不會說漢語。通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