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霸王別姬》到《長安三萬里》,都被她譯成英文
從1980年代起,賈佩琳開始翻譯中國電影字幕,其譯作包括侯孝賢的《悲情城市》、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張藝謀的《活著》、姜文的《鬼子來了》、田壯壯的《小城之春》、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等,近年來,她又陸續翻譯了《葉問3》《紅海行動》以及追光動畫幾乎所有電影作品的字幕。
“片中‘太白’這個詞出現在王維的一首詩中,講述了一個年輕的俠客登上長安城墻,凝視夜空。如果我用Venus,那就意味著他在思考愛、美和欲望。但是亞洲和西方都認為太白星與武神精神有關,因此在與同事討論后,決定將‘武神之星’作為傳達我們對這首詩的感覺的最佳選擇?!?/blockquote>責任編輯:劉悠翔
《長安三萬里》上映一周后,一位英語教育博主注意到這部包含48首詩詞的電影,在網上與人討論片中對《將進酒》的翻譯。有網友指出,“白發”在英文里常見表達為grey hair,“(片中)這個翻譯(white hair)完全是中文直譯,錯誤百出”。博主為譯者鳴不平,grey hair雖更為常見,但指的是花白,整體看上去是灰色,而李白詩中用“雪”字修飾“白發”,翻譯成white hair顯然更貼切。
這部電影的英文字幕,出自澳大利亞作家、翻譯家賈佩琳(Linda Jaivin)之手。從1980年代起,賈佩琳開始翻譯中國電影字幕,其譯作包括侯孝賢的《悲情城市》、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張藝謀的《活著》、姜文的《鬼子來了》、田壯壯的《小城之春》、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等,近年來,她又陸續翻譯了《葉問3》《紅海行動》以及追光動畫幾乎所有電影作品的字幕。媒體人洪晃稱她為“中國電影英文字幕第一人”。
電影《長安三萬里》海報。
1976年,賈佩琳在美國布朗大學修讀亞洲歷史專業,“那時就開始知道李白和杜甫了”。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她到臺灣師范大學主修中文,恰逢香港電影新浪潮、臺灣新電影和大陸第五代導演同時崛起,熱愛電影的她就此結識了徐克、楊德昌、侯孝賢等眾多電影人。
1985年,賈佩琳在香港擔任《亞洲周刊》記者,得知大陸電影《黃土地》獲邀參加香港電影節。一天,在地鐵上,她發現對面坐的三個人在講普通話,并且不時蹦出“北影”這樣的詞。她忍不住用中文問他們是不是北影的,三人大吃一驚,點了點頭。她繼續問:“聽說過兩天《黃土地》首映,導演陳凱歌和攝影張藝謀都會來,你們知道這件事嗎?”沒想到,其中一人回答:“我就是陳凱歌?!绷硪蝗苏f:“我是張藝謀?!?/p>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賈佩琳踏入了中國電影字幕翻譯領域。戛納國際電影節期間,一個香港朋友在幫電影公司找人翻譯字幕,彼時賈佩琳已翻譯過一些小說、詩歌,那位朋友也知道她很喜愛電影,尤其嗜看中國電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