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塵蔡老
我從蔡老身上,學到了一些東西,看到了一種瀟灑不羈的人格魅力。
責任編輯:劉小磊
本文作者之父、語言學家俞敏致蔡超塵信札。
“景山東街,景山東胡同兒,里面兒有個更小的胡同兒叫橫柵欄兒,是個六號?!辈汤细嬖V我他的住址時大約是1968、1969年之際,他已經六十歲出頭兒,頭發稀疏純白,面色紅潤,慈祥而熱心,邀請我去他家玩?!跋聡迓?,木有階級性的問題;書法嘛,抄寫主席和魯迅的詩詞,更是好事?!蹦菚r我十三四歲。而今我的年齡超過了當時的蔡老,卻閉眼就能看到他當時的神態,開口就能模仿他那加了北京兒化音的山東高密方言。
有些學歷史的朋友們告訴我,凡是回憶往事的文章里面有過于生動的外部描寫和內心活動,都可能是寫作時的個人渲染,不能作為可靠的史料。我很懷疑他們的說法,認為他們沒有遇到個性鮮明、語言生動的人物,所以沒能記住人家的風貌和自己當時的心理震撼。如果他們遇到了蔡老那樣的奇人,肯定會和我一樣終身不忘。
蔡老原名庸驤,也寫作“英驤”,超塵大概是他給自己取的“號”,后來取代了原名,成為代表他身份的正式符號。英驤比庸驤似乎更加超塵拔俗,或許也反映了蔡老年輕時對自己的期許。網上有人拍賣云南大學中文系年振寰教授和蔡老的一通書信,附帶一個不知何人寫的簡介,對了解蔡老其人很有幫助。不過,其中雖沒有外部或內心的描寫,卻不一定就都是可靠的史料:
蔡超塵(1906-1996),原名庸驤,高密城里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編輯室副主任。少時就讀高密縣立中學,考入濟南高中,與同學季羨林等人常在山東《民國日報》副刊發表作品,后考入北平輔仁大學。畢業后曾任國民黨高密縣指委、國民黨山東省指委(編者注:兩處指委,似為黨務指導委員之簡稱)文書助理、《華北日報》副刊編輯、天津扶輪中學國文教員。日寇攻占華北后,南下云南。到文山開廣中學任教,教授國文,后轉入云南大學附中。因宣傳魯迅、高爾基等人著作和革命思想,國民黨云南省黨部曾介入調查,在當地共產黨黨組織保護下得以脫險。新中國成立后,任出版總署編審局教科書編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編輯室副主任,主編中學語文教材。1956年起,人民教育出版社相繼出版了他與張中行(編者注:當作張畢來)、王微共同主編的《初級中學文學課本》(六冊)、《高級中學文學課本》(四冊),他參與主編的中學文學課本深深影響了一代人。
我感謝這位不知名的撰稿人,因為他/她糾正了我對蔡老云南之行的誤解。當初我家被掃地出門,從北師大的教員宿舍搬到了德勝門內的貧民聚集區,父親在“牛棚”里被辦“學習班”,母親去了河南干校,姐姐哥哥到山西插隊。我尚未“泡”在元白(諱啟功)先生家,孤身一人住著,門前極少長者車轍。蔡老來訪,沒見到先父,卻給了我溫暖的精神鼓勵。他看見我正在臨寫《化度寺故僧邕禪師塔銘》,就興致勃勃地拿過我的筆,在我的小書桌上左右手輪番揮毫,寫下了詩詞各一首。從老先生給我解釋的話語和口氣推測,都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