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的硬通貨,為什么是香煙?
香煙的公眾信用,源自其被廣泛接受,即便很多女性不吸煙,也認可主要為男性吸食的卷煙具備一定價值,自己不吸也可用來交換商品。而香水、化妝品,在戰亂、災難、困境情況下,就不具備廣泛的使用基礎與公眾信用,所以無法成為戰亂災難困境下的通貨。
責任編輯:陳斌
二戰結束后,作為戰敗國的德國社會崩潰、經濟凋敝、嚴重通脹。雖然發行了新的馬克紙幣,但德國馬克沒有絲毫信用,很多商家都拒絕接受,對德國百姓而言用來擦屁股都嫌硬,冬季,缺少煤炭的德國平民甚至把一摞一摞的馬克紙幣燒來取暖。
因此,戰爭廢墟上的德國,開始了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換。而此時,為大家普遍接受的硬通貨,變成了香煙。
當時的德國黑市,一包香煙價格被炒到30美元左右。戰后的德國普通工人月薪折合約15美元,一包美國香煙頂得上德國工人兩個月工資;德國包工頭,修復一棟被毀大樓的報價為150條香煙;德國大香腸要10根香煙;1件衣服要80根香煙……這實在令人瞠目結舌。
當時美國的薪資和物價:新兵軍餉50美元/月,軍士長和熟練技術工人月薪100-138美元。餐廳一份包含咖啡的套餐約70美分,漢堡2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