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下的行業協會 兩會正是忙碌時
不同的行會能力千差萬別。訴求不強烈的,滿足于向政府提交些應景文章,而“能量大些的,還可以通過媒體內參上達天聽”,一位行業協會內部人士說。
責任編輯:曹筠武 實習生 周明太
“忙,太忙了。”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王世成說這話的時候是3月6日,那時一幫企業代表正坐在他的辦公室里,研究著新出臺的振興規劃。之前,此協會已派出六組骨干力量奔赴發達或欠發達省份調研,了解新規劃的執行狀況。
經濟危機以來,大多行會都處于忙碌狀態。聶梅生現在平均每天要見四位房地產商和若干地方政府的官員。她是中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的會長。在上世紀90年代,行業協會被視為政府的延伸。但現在更流行的說法是,它是企業與政府間的“橋梁”。
2月23日,國資委開了個會,想重點聽聽關于應對經濟危機,各行業協會怎么說。國資委的907會議室里,各重要行業紛紛到場。鋼鐵、機械、有色金屬、電力、煤炭、石油化工的行業協會們都帶來了分析與建議。
他們出示了自己的調研結果,這也是他們自認最擅長的事兒。“我們對行業的變化最敏感。”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秘書長鐘彬說。
但更重要的是,這些調研結果將成為日后政府決策的參考。“進入政府新振興產業規劃的十大行業的行會,都在自己調研的基礎上,撰寫并提交了振興規劃。這些是政府所倚重的重要材料之一。”一位行業協會內部人士說。
緊迫的經濟形勢之下,它們都在努力釋放自己的最大能量。
各有訴求,皆有所得
房地產商會最近有件高興事兒:通過全國工商聯,他們將“房地產振興規劃方案”變成提案,直交“兩會”。其中,《關于振興房地產市場、促進經濟增長的提案》被作為書面發言印發給參會代表。這在歷史上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