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唱響“海上牧歌”,釋放什么重要信號?
深圳,4艘10萬級大型智能化養殖工船正在建設中,預計年產量達2.2萬噸,年產值達18億元;珠海,兩艘大型智能化養殖工船和400口抗風浪重力式網箱項目正全力推動中;江門,廣海漁港正在升級改造,建設4萬平方米的漁獲物集散中心,建成之后可以???50艘漁船,每年的漁獲交易量將達10萬噸以上……
正當全國兩會擘畫出中國式現代化開局起步之年的新征程之時,中國經濟第一強省就以時不待我的精氣神大力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全省上下掀起打造“粵海糧倉”,唱響“海上牧歌”的熱潮。
3月10日,廣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推進會召開,對高質量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進行全面動員、全面部署,正式吹響全面經略海洋的號角,努力闖出一條具有廣東特色的現代化海洋牧場發展之路。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廣東作為我國第一經濟大省和人口大省,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全局中的戰略地位更為突出,廣東的一舉一動不僅備受關注,也是風向標。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建設海洋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任務。站在歷史發展新坐標,廣東發出時代最強音——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積極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路徑,把海洋強國戰略轉化為全面建設海洋強省的生動實踐,勇擔“全國一盤棋”做好海洋大文章的時代重任。
經略海洋,開拓新空間
大力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廣東為何如此迫切?
“建設海洋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任務?!?/strong>2022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調研考察時,對建設海洋強國作出重要指示。2017、2018和201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分別提出“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和“推進海洋牧場建設”。2021年3月頒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出“優化近海綠色養殖布局,建設海洋牧場,發展可持續遠洋漁業”的目標。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則再次強調“建設現代海洋牧場,發展深水網箱、養殖工船等深遠海養殖”。
世界海洋發達國家都一直探索研究海洋牧場建設,歐美等國均把海洋牧場建設作為振興海洋漁業經濟的戰略對策。于廣東而言,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是落實糧食安全戰略、踐行大食物觀的重要舉措,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是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抓手。廣東以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為突破口,加快把海洋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的“藍色引擎”,開拓廣東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敢為人先,乘風破浪。廣東具備大力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的條件。
自然稟賦優渥。廣東擁有4000多公里海岸線,42萬平方公里海域,1963個海島,海岸線總長全國第一,海域面積全國第二,海島數量全國第三。地處熱帶亞熱帶氣候,全年都適合海水魚類養殖。2022年,廣東省海水養殖產量336萬噸,其中魚類78萬噸、甲殼類72萬噸、貝類178萬噸、藻類6萬余噸。
產業基礎穩固。廣東海水魚苗產量全國第一,水產飼料總產值全國第二,海水養殖總面積全國第四,海水養殖魚類與甲殼類產量全國第一。構建一條從種業、養殖、裝備到精深加工的產業全鏈條,抓住節慶經濟、會展經濟、年魚經濟等重大活動契機,金鯧魚、花鱸、石斑魚、軍曹魚“游”進消費新藍海。
科技支撐有力。“粵強種芯”工程帶動之下,培育了一批海水優勢魚種。養殖裝備總體水平國內領先,全省已建成重力式深水網箱近5000個。全省海工裝備“軟硬件”優勢突出,建成桁架式大型網箱4座。
“廣東的海水養殖具有技術、優勢、產業等優勢,大力發展海水養殖業是實現廣東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敝袊こ淘涸菏苛趾迫徽f。
萬億級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集群正成為廣東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年順利起步、3年初見成效、5年顯著變化、10年全面建成海洋漁業強省”。
岸海聯動,培育萬億產業集群
四海萬疆魚龍舞,擎天白浪勇者攀。廣東邁進“碧海深藍”是時代擔當,也是應有之義。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養殖產量超過捕撈產量的主要漁業國,中國的水產養殖產量占全球的60%,海洋捕撈產量僅占全球的15%。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麥康森看來,“中國內陸、近海的水和土地資源,不僅沒有發展水產養殖的增量空間,而且由于環保要求需要壓縮,未來水產養殖的新空間,必然是在離岸深遠海?!?/p>
提起“牧場”,大家可能會想到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和成群的牛羊,這是我們傳統認知中“牧場”的典型樣態。那么,“海洋牧場”又是什么呢?據記者了解,關于海洋牧場的概念,目前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學界仍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在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海洋大學副校長寧凌看來,海洋牧場是基于海洋生態系統原理,在特定海域,通過人工魚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構建或修復海洋生物繁殖、生長、索餌或避敵所需的場所,增殖養護漁業資源,改善海域生態環境,實現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漁業模式。從建設類型上,海洋牧場通常分為養護型海洋牧場、增殖型海洋牧場和休閑生產型海洋牧場這三種類型。
廣東提出堅持以“疏近用遠,生態優先”,實施“陸海接力、岸海聯動”,在近淺海上做“減法”,統籌提高岸線資源利用效率,適度控制近海養殖用海規模,推動近海海域環境持續改善;在深遠海上做“加法”,中遠海大力發展深水網箱養殖,遠海重點發展遠洋捕撈,拓展深遠海立體海域開發利用,增強海洋固碳能力,實現海洋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推動形成近淺海與深遠海綠色生態協同發展新格局。
“澎湖號”
據了解,“澎湖號”自2019年在萬山海域投放以來,運營情況良好,有利于緩解海灣養殖壓力,使養殖海域擴大到深遠海,提高養殖水產品的品質。潮州市饒平縣集中力量開展海水養殖綜合整治,力爭5年內升級改造傳統近岸魚排7000格。
聚焦萬億級產業目標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廣東提出以“工業化”思維打造一批產加銷貫通、漁工貿一體、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現代化海洋牧場(海洋經濟)產業園,培育一批涉漁“專精特新”企業,形成新產業新業態爭相迸發的局面,培育一批國家級現代化海洋牧場。
廣東恒興集團有限公司已建立石斑魚、金鯧魚等多個品種的網箱養殖技術標準,在全國擁有深水網箱6000多個,帶動農戶發展網箱10000多個。恒興集團董事長陳丹表示,恒興將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作用,帶動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積極參與“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擔起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的重任。
百舸爭流, 打造“藍色引擎”新動能
跑起來,搶時間、爭一流。七個先行示范區馬上付諸行動,進入加快建設狀態。
深圳大力推進大鵬海域老舊木質漁排清退,加快大鵬灣國家級現代化海洋牧場示范區和現代漁業種業創新基地建設,加快推動深圳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和國際金槍魚交易中心、深圳現代漁業業種業創新園、海上養殖綜合平臺、重力式網箱和桁架類平臺等項目建設進度。
珠海在現有3座深海智能養殖平臺基礎上,2年內新增9座智能養殖平臺,建造2艘大型養殖工船。著力打造萬山海域、外伶仃海域兩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推動種苗培育、生產養殖、裝備制造、漁港經濟、漁旅融合、冷鏈物流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強鏈補鏈,實現“海島陸”聯動發展。
湛江現有深水網箱3500個,桁架式養殖平臺1個,在建3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今年計劃建設600個重力式網箱、4個桁架式養殖平臺,推進海洋牧場大數據中心、2艘養殖工船、10個養殖平臺。今年動工建設7個水產種業基地。大力發展深遠海養殖,著力構建“一核三群四圈”現代化海洋牧場總體布局。建設30萬噸中心冷庫,大力發展冷鏈物流;建設湛江國際水產城和遂溪、吳川2個預制菜產業園。
江門臺山建設集種苗繁育、深海養殖、風力發電、休閑垂釣、生態旅游為一體的大型智能化海上平臺,打造“全域型“現代化海洋牧場,依托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和省農產品加工示范區,引領倉儲物流、精深加工、海工裝備等產業集聚,進一步壯大藍色經濟。
陽江市海陵區正加快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閘坡產業園,該項目致力于打造成為海產品及干貨交易、深加工及精深加工、冷藏及物流運輸、漁貨堆場、后勤補給、漁港特色餐飲以及漁民避險中心等于一體的海洋漁業生產多元化基地。項目建設完成后水淹面積、停泊漁船容量和水產品交易能力均可實現翻番。
汕尾市城區現代化海洋牧場精深加工產業園今年第一批項目啟動,總體打造“一核 一帶 四園 多基地”的布局,預計綜合產值將逐步達到35億元。接下來汕尾市將陸續開工建設工廠化水產養殖示范基地、預制菜中央廚房及團餐預制菜綜合示范園、汕尾特色預制菜(含小吃)綜合示范園、水產預制菜冷鏈物流園、即食海鮮預制菜及調理品加工園等19個預制菜生產項目。
潮州饒平2月動工建設岸上花鱸良種廠的項目,準備創建廣東省首個花鱸省級良種廠,主要是選育符合深遠海養殖的花鱸的新品種,建成后可培育優質花鱸魚苗達到3億尾,徹底擺脫花鱸養殖腫瘤對外的依賴。饒平將充分發揮氣候、區位、環境的優勢,全力來創建現代化海洋牧場特色種業強縣。
走向深遠海,粵向高質量
深藍色的海洋,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是魚蝦貝藻的美麗家園;蔚藍色的星球,承載著人類的歷史與夢想,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搖籃。古老中國,開啟了鑒真東渡、鄭和下西洋等航海壯舉,將民族智慧匯入世界海洋文明的大潮。
建設海洋強國,對于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21世紀,人類進入開發海洋資源和利用海洋戰略空間的新階段,海洋在保障國家總體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以海洋為載體和紐帶的市場、文化等合作日益緊密,世界各海洋大國和周邊鄰國紛紛制定新形勢下的海洋戰略和規劃,加速向海洋布局。海洋已經成為全球合作與發展的重要領域。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擁有廣泛的海洋戰略利益。
向海圖強,向海而興。廣東這個擁有全國最長海岸線、水產品總量和養殖產量均居全國第一的天然主戰場,正錨定“再造新廣東,再創新奇跡”目標,以深耕碧海的擔當作為,踐行大食物觀,推進“百千萬工程”,加快建設海洋強省,大力開拓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作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2022年廣東GDP突破12萬億元,創造了無數奇跡;但與此同時,廣東也是一個發展不平衡的地區,一個省包含了一線至五線的城市,就像一個“縮小版的中國”。
1月28日,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省委書記黃坤明就指出,廣東人口數量多、資源約束緊,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的任務又很重,不可能繼續拼土地、拼價格、拼勞動力。
發達與欠發達的交織碰撞,使得廣東對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獨特的“樣本”意義。經略海洋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探索,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因而也成為實現縣域振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關鍵一環。3月10日召開的廣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推進會也明確,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是推進“百千萬工程”的有力抓手,現代化海洋牧場可以引導“融灣入?!贝龠M協調發展。
從春天出發,向勝利進軍,廣東再以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向海洋挺進,為中國高質量發展探討廣東路徑。
【來源】南方農村報 農財寶典 大國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