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第一大省,到底有多生猛?
“廣東不僅是制造業大省,
在海水養殖方面也發展得很不錯,
廣東海水魚苗產量全國第一。
2022年,廣東海水養殖產量336萬噸,其中魚類有78萬噸?!?/p>
4月11日,《主播說聯播》聚焦廣東湛江,
美味“湛”放,“粵”來粵鮮。
湛江是廣東水產第一大市,
廣東是中國第一水產大省,
愛食鮮,
那是廣東人天性。
鱸魚、金鯧魚、石斑魚、鱖魚、
鮑魚、對蝦、青蟹、龍蝦等等,
清蒸、燜燉、煎炒、煲湯……
各式做法,
不一而足。
天下人戲稱,
不愧是老廣,
光靠清蒸也是一出《舌尖上的中國》。
饕餮食客神往,
因一道鮮味匯聚廣東。
大江大海成就第一水產大省
俯瞰中國地圖,
廣東儼然如一條矯健的大魚,
從“嘴巴”至“尾鰭”,
是它綿長的海岸線。
而那密集的魚鱗,
正是它稠密的內部水網。
廣東坐擁大江,
我國第四大河流——
珠江流域1/4屬于廣東。
廣東擁抱大海,
我國最大的外?!?/p>
南海與之相望。
這里漁業高度發達,
基礎設施力量雄厚。
擁有5個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
上百個優良漁港、
39個國家級種質資源保護區、
16個國家級水生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
12個沿海中心漁港、
15個沿海一級漁港,
15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
這里水產資源豐富,
2021年漁業經濟總產值4087.71億元,
水產品總產量884.52萬噸,
水產養殖產量756.81萬噸,
位列全國第一。
這里海洋科技創新成果領先,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廣州、深圳、湛江、東莞、珠海、江門等6個億噸大港,
省級以上涉海平臺超145個,
涉海高新技術企業609家。
萬古江河,
靠海吃海,
這是廣東富饒的家底,
也是活躍繁盛的漁業基因。
多個領域全國領先
“世界漁業看中國,
中國漁業看廣東?!?/p>
在廣東國際漁業高科技園大廈,
現代“絕句”,
展現第一水產種業大省之自信。
中興1號
國家新品種南美白對蝦“海興農3號”
海興農育苗基地
這里“1條蝦”萬眾矚目,
“中科1號”“中興1號”
“海興農3號”“海茂1號”,
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
位于湛江東海島上的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
由其培育的南美白對蝦新品種,
不僅填補了國內自主選育南美白對蝦種蝦的空白,
還突破了種蝦受制于國外的“卡脖子”難題
幫助全國人民可以放心大膽地吃蝦。
這里“5條魚”名揚四海,
全國約90%鱖魚苗、70%加州鱸苗、
60%生魚苗、50%羅非魚苗
均來自廣東。
石斑魚苗
作為國內草魚苗種集散地,
不僅滿足各地草魚養殖,
更以質量推動養殖模式升級。
東西南北中 吃魚到廣東
每逢佳節,
南洋游子思念廣東老家,
總忘不了那道鮮美的“鯪魚罐頭”。
文?鯉產自廣東肇慶,
慈禧太后折服于這道美味珍饈,
“嶺南第一塘文?鯉王”因而被傳唱。
上世紀60年代,
外國賓客蒞臨廣東,
嘗過文?鯉致流連忘返。
東西南北中,
吃魚到廣東。
珠海斗門白蕉海鱸萬畝養殖基地
全國每10條海鱸魚,
就有7條產自廣東珠海斗門白蕉鎮。
白蕉地處咸淡水交接處,
所產海鱸魚味道鮮美,
被譽為“中國海鱸之鄉”。
湛江南部海岸漁業有限公司萬畝蝦塘養殖基地
湛江是“中國對蝦之都”,
全球每7條蝦,
就有1條來自廣東湛江。
湛江還是“中國金鯧魚之都”,
年產量10萬噸,
約占全國產量40%。
業界流傳,
“挪威有三文魚,
湛江有金鯧魚?!?/p>
北有大連鮑,
南有惠來鮑。
鮑魚,
惠來“五寶”之首。
惠來年產成品鮑2200余噸,
產值達16億元。
全國每4顆鮑魚,
就有1顆出自廣東惠來。
陽江地處粵西,
養蠔歷史200余年。
陽東縣、高新區、
海陵區、陽西縣,
形成四個規?;栶B殖基地,
游客來陽江,
萬不能錯過“蠔華大餐”。
在廣東佛山南海,
九江鎮聲名遠揚。
這里是“中國加州鱸之鄉”,
年銷加州鱸上億條,
暢銷全國20多個城市。
被偏愛的九江加州鱸,
是佛山人的驕傲。
在廣東江門,
臺山鰻魚享譽海內外。
臺山鰻魚產區已獲評“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稱號,
該市鰻魚養殖總面積約為5萬畝,
年產量近3.5萬噸、年產值約45億元。
順德鰻魚
廣東順德,被譽為“中國鰻魚之鄉”,
“順德鰻魚”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被納入2022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
養殖基地面積約6萬畝,
年生產能力達6萬噸,
順德鰻魚烤鰻占全國的1/3,
產品出口量占全國的1/5。
國“鰻”崛起,
還看廣東!
南沙青蟹
蟹中茅臺,
南沙青蟹。
作為青蟹主產區,
廣州南沙青蟹養殖面積2.3萬畝,
年產量近1200噸。
全國每3只青蟹,
就有1只來自廣東。
你以為廣東鮮味只有這些?
中山脆肉鯇
鮸魚
大錯特錯!
打開《廣東鮮味攻略》,
映入眼簾的還有
金灣的黃立魚、
中山的脆肉鯇、
饒平的海鮸……
來茂名有博賀港,
到惠州有巽寮灣,
哪怕在廣州,
南沙漁港的海鮮
也令各路吃貨拍案叫絕!
海水、淡水產品兼具,
豐富多彩的水產品,
構成廣東漁業的鮮明底色。
廣東水產煥新顏
“番禺始為舟?!?/p>
據《山海經》記載,
早在先秦時期,
番禺越人已掌握造船技術,
和“水”密不可分。
更為人熟知的,
是廣東的疍家人。
他們以船為家,
漂泊為生。
今天的珠三角和粵西沿海等地,
仍能看見他們的身影。
一曲“咸水歌”,
唱出廣東人身上的“海味”。
在廣東,
漁業不僅是文化的延續,
更是技藝的傳承。
不僅“授人以魚”,
而且“授人以漁”。
上世紀50年代,
科學家鐘麟成為水產界明星。
在他的努力下,
全球第一批全人工繁殖家魚苗
問世于廣東。
告別“靠天吃飯”,
中國水產養殖事業方興未艾。
今天的廣東水產業,
早已舊貌換新顏,
專業人才、養殖技術
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
這里誕生了眾多水產巨頭,
海大、恒興、國聯、
粵海、澳華……
它們雖立足廣東,
卻展現世界級的雄風。
廣州、茂名、佛山、湛江、潮州……
各地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八仙過海,
奮力實現廣東水產藍圖。
“澎湖號”
海威1號
“德海1號”智能化養殖漁場
廣東大力推薦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
唱響“海上牧歌”,打造“粵海糧倉”,
著力打造的萬億級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集群。
全省已建成重力式深水網箱近5000個,
全省海工裝備“軟硬件”優勢突出,建成桁架式大型網箱4座。
一夜埕金鯧魚
菠蘿烤魚
廣東水產預制菜走向全球餐桌。
這就是廣東。
你仔細瞧,
地圖上的廣東,
如“魚”得水。
這條“魚”昂首挺胸,
以矯健的身姿,
奮勇直前。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