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人振奮!恒興集團董事長陳丹:全力打造水產種業“中國芯”

在中國水產業史上,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選育出國內認定的第一個南美白對蝦抗病新品種“中興1號”,突破種蝦受制于國外的“卡脖子”難題;開創了中國民營企業承擔國家種業基地項目的先河,拉開了民營企業開展水產育種的序幕;輸出南美白對蝦、金鯧魚、石斑魚等種苗,助推我國水產育種水平實現質的飛躍……

這里迎來了高光時刻。4月1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湛江東海島的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時指出,種業是現代農業、漁業發展的基礎,要把這項工作做精做好。要大力發展深海養殖裝備和智慧漁業,推動海洋漁業向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轉型升級。

廣東恒興集團有限公司緊跟國家發展戰略,成為中國水產業的一張靚麗名片。2002年,恒興建設運營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21年來,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生生不息,源源不斷輸送優質水產品種到全國。如今,這里被賦予新使命,肩負新重任,踏上新征程。

“總書記的話為中國水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是鼓勵更是鞭策,我們水產人振奮不已。我們將始終牢記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殷殷囑托,堅決給漁業種子裝上‘中國芯’,把種業芯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以更大干勁把中國水產種業和水產業做大做強?!焙闩d集團董事長陳丹在接受南方農村報專訪時表示。

全國首創 民營企業承擔國家種業基地項目

南方農村報:2002年,經科技部立項,廣東恒興集團有限公司在湛江投資建設了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當時建設的背景是怎樣的?

陳丹:為推動我國海水養殖種子工程高新技術的發展及其成果的產業化,并促進我國海水養殖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2002年,科技部在我國南方和北方分別建設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基地。其中,國家863項目計劃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北方基地位于山東青島,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為技術依托。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以下簡稱基地)位于廣東水產大市湛江,由廣東恒興集團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建設,圍繞“兩條魚兩條蝦”(即南美白對蝦、斑節對蝦、金鯧魚和軍曹魚)開展良種選育工作,開創了中國民營企業承擔國家種業基地項目的先河,打造中國水產種業“芯”?;氐慕ㄔO標志著我國南方海水養殖業步入了標準化、規范化和產業化的發展階段。

恒興和中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廣東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黃海水產研究所等眾多科研院校合作,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校共同參與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模式,匯集產業科研資源和力量開展水產動物良種選育、種苗繁育、養殖模式、生物餌料開發與營養、飼料研究等研究工作,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南方農村報:恒興是一家民營企業,種業投入金額大、周期長、回報慢。恒興為何如此大手筆投入種業研發?

陳丹:水產業振興,良種是關鍵。只有依靠科技自立自強,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良種,才能把握種業競爭、產業發展的主動權。1995年,恒興從水產飼料開始進入到水產業領域。南美白對蝦原產于南美洲熱帶海域,1988年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首次從美國引入中國,目前是我國養殖規模最大的對蝦品種。以前,中國養蝦業的中心在北方,由于上世紀90年代白斑綜合征病毒肆虐,我國傳統對蝦養殖業遭受重創,不少養殖企業選擇了抗病性更好的南美白對蝦。1998年,南美白對蝦在湛江試養成功,我國對蝦養殖中心開始由北往南移。但是,由于南美白對蝦是外來蝦種,國內企業獲取優質蝦苗和親蝦的方式就是從境外購買,當時進口一對種蝦就要1000多元,成本很高。

水產種苗是產業發展的“芯片”。水產業發展有未來和有競爭力,中國蝦業由被動變為主動,獲得長久發展,打破南美白對蝦發展瓶頸,必須從品種上進行改良或自主研發,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我們下決心做好水產種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我國水產業作出積極貢獻。

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

示范引領 助推我國南美白對蝦育種水平實現質的飛躍

南方農村報: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對中國對蝦產業發展有什么重要意義?

陳丹:20多年來,基地緊抓種業攻堅,從基地游出了南美白對蝦、金鯧魚、軍曹魚、石斑魚等水產種苗,種苗質量提升了,漁業良種價格降下來,中國水產種業迎來大發展。我國每年的南美白對蝦苗種需求量約6000億尾,種蝦需求量約100萬對。目前,中國國產種蝦占比提高到80%,進口種蝦降低到20%,種蝦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一是基本實現了“中國蝦用中國種”。基地與中山大學聯手開展研究工作,在國家蝦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何建國的技術指導下,經過近十年,通過1代群體選育和5代家系選育,國內首個國家認定的南美白對蝦抗病品種“中興1號”選育成功。2011年“中興1號”通過國審,填補了國內自主選育南美白對蝦種蝦的空白,突破優質種蝦資源不再被外國企業“卡脖子”。與夏威夷引進的南美白對蝦相比,“中興1號”抗病評價指數提高47.22%,養殖成活率提高約20%。2014年,基地被認定為“國家級南美白對蝦良種場”。目前,基地年選育對蝦親蝦10萬對,蝦苗80億尾,是我國最大的南美白對蝦親本選育基地。值得一提的是,種蝦價格降低,進口種蝦約1000元一對,國產種蝦只需要500元一對。

中興1號

二是示范引領水產育種研發。基地在全國范圍內率先開展南美白對蝦育種研發,成為水產育種的先行者?!爸信d1號”培育成功激發了企業開展育種的動力,堅定水產種業振興的信心。在基地示范引領下,眾多龍頭企業紛紛加入南美白對蝦育種隊伍,加大種蝦投入和研發。目前國內南美白對蝦已經12個品種通過國審,品種陣營日益壯大。企業根據我國水產養殖養殖模式和養殖區域培育不同的品種系列。

三是形成水產育種研發平臺。2017年,由恒興牽頭,與行業龍頭企業及中國水科院黃海研究所成立山東邦普種業公司,打造世界一流的對蝦種業基地,構建創新聯合體,優化創新機制,集聚創新資源,激發科技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組建完善的南美白對蝦基因庫,打造被譽為“藍色硅谷”的南美白對蝦聯合育種平臺。目前邦普種業已開快大系列、高抗系列和耐寒系列3個新品系,已選育出南美白對蝦1400多個家系,種蝦年產能達30萬對,是全國最大的南美白對蝦育種中心。

南方農村報:經過20年的發展,基地如何豐富其研發內容,助力中國水產業發展?

陳丹:基地占地300多畝,已投資2.2億元。基地所開展的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從事水產動物良種選育、種苗繁育、養殖模式、營養生物餌料開發、與病害防治等工作,是一個集水產飼料、種苗、養殖、動保為一體的綜合研發平臺。除了南美白對蝦,基地構建起紅螯螯蝦工廠化苗種培育技術體系,并突破了石斑魚、金鯧魚、軍曹魚等育種育苗技術,填補了國內多項技術空白,為我國水產種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整個產業鏈條里,種業是源頭。養殖要有良種和良法,才能得到好的水產品,所以最開始一定要有好的種。湛江是全國最大的金鯧魚養殖基地,年產量超10萬噸,約占全國的40%?;爻晒ν黄屏私瘀K魚人工孵化和育苗推廣,讓這條魚成為百億大產業?;睾椭袊こ淘涸菏苛趾迫粓F隊合作,進行石斑魚的人工育苗,石斑魚苗從進口的8元/尾降低到1元/尾。

基地在飼料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效,成功研發出種蝦飼料,填補了國內種蝦料的空白,并率先研發出大黃魚、石斑魚、金鯧魚、軍曹魚、海鱸魚人工飼料,改變了原來使用冰鮮雜魚投喂的傳統習慣,促進了生態養殖。制定了飼料養殖標準,提高養殖效益?;刂鞒种贫藝覙藴省赌厦腊讓ξr育苗技術規范》,實現育苗過程標準化,同時恒興專門配備了微藻保種和生產設施設備,育苗全程投喂餌料微藻,滿足蝦苗生長發育的營養需求,生態育苗,蝦苗質量穩定活力好。

此外,在養殖模式方面,從傳統的土塘養殖到高位池養殖,再到工廠化養殖、集裝箱養殖,基地進行不同模式的研究,為廣大養殖戶提供最優養殖方案。

當前,廣東正大力發展深海養殖裝備和智慧漁業,推動海洋漁業向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轉型升級?;貙⒓哟蠛K~品種研發,積極參與智能化養殖平臺、養殖工船的建設,唱響“海洋牧歌”。

做精做好  給漁業種子裝上“中國芯”

南方農村報:習近平總書記首站考察的是水產種業,廣大水產人群情振奮,深刻感受到水產天地廣闊大有作為。您從事水產業30多年,在您看來,這將為水產業發展帶來哪些機遇?行業要如何抓住機遇做大做強?

陳丹:首先,我們要在水產種業發力。水產種業是現代漁業發展的基礎。我們水產人要腳踏實地,打好水產種業基礎,扎實推進水產種業振興行動,把各個水產種苗研究透、研究深。另外我們要不斷研發新品種,引進新品種,研發新的種苗技術,通過“良種+良法”的配套應用,實現育繁推產業化發展。

其次,我們要在現代漁業發力。總書記強調要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大力發展深海養殖裝備和智慧漁業,推動海洋漁業向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轉型升級。我們要抓住這一重大機遇,積極參與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推動現代漁業高質量發展。

南方農村報:振興水產種業,做大做強水產業,基地將有哪些新的發展規劃?

陳丹: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心水產種業,為我們發展指明了方向。20多年來,基地為中國水產業發展作出貢獻,接下來,基地將肩負新使命,踏上新征程,全力打造水產種業“中國芯”,助力中國水產業做大做強。

一是深化種業研究。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提高水產種業良種選育、新品種研發創新能力,培育推廣一批優質、高效的水產新品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重點聚焦規?;?、工業化、食品化水產新品種研究。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完善研發裝備。

二是加強科研人才隊伍建設。注重提高科研人員的培養質量,不斷引進高水平的育種人才,提升主研發能力,形成核心競爭力。加強與院士、專家團隊、科研院校合作,合力開展育種攻關。

三是加強國際化交流與合作。“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利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引入國外新品種,加強國際高校和科研院所強強合作。積極“走出去”學習先進經驗。

南方農村報:多年來開展水產種業研發,感悟最深的是什么?

陳丹:建設基地20多年來,首先最深的體會就是堅持。水產新品種的培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以“中興1號”為例,9年時間才培育出來。只有經過時間的積累才會有收獲。另外一個感觸就是,要把這項工作做精做好,必須要專注和專業。再者,就是要有明確的方向。我們所做的事業是有未來的、有所作為的。我們研發一個項目,產生一個成果,形成一個產業,輻射一片地區,帶動一方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此外,合作才能共贏。我們要加強和科研院所產學研融合,借助科研院所和專家的力量做大做強。

【來源】南方農村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