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報告】上海 探路——專訪上海市委研究室主任王戰
速度低一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沖垮了,不知道方向。上海正處于第二次轉型階段,應對危機付出的努力更加艱巨。應該重點發展先進的制造業、高科技產業、現代服務業,探索相配的體制政策和財政金融政策。
責任編輯:曹筠武
速度低一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沖垮了,不知道方向。上海正處于第二次轉型階段,應對危機付出的努力更加艱巨。應該重點發展先進的制造業、高科技產業、現代服務業,探索相配的體制政策和財政金融政策。
南方周末:這次經濟危機,對上海的沖擊到底在什么地方?
王戰:對各地的影響實際上是不同的,首先可以肯定對外向度高的影響比較大。但外向型有不同的特點就導致影響有不同的側面和不同的程度。比如說廣東更多的是代工型企業;對中西部的影響就涉及到農民工失業;而浙江主要是承接海外訂單的民營企業。對于上海的影響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影響的面更多,比如說房地產產業、期貨、股市。制造業的影響與廣東不一樣,跨國公司的制造業在上海,影響比廣東浙江來得晚,在10月份以前還是比較好的。但國外的金融危機影響到跨國公司整個市場的情況下,他們的訂單減少,一下子下來了,這個深度跟小企業比起來就不一樣了。
南方周末:你是說,像廣東和浙江可能是來勢很兇猛,但是復蘇的速度也會快一些?
王戰:他們很多都是面對低端消費品市場,國外市場大量需求的,需求彈性比較剛性,但是上海做得是更高端一些的東西,比如為國際配套的,像IT產品,反應比較滯后,但是影響的深度可能會更大;上海還有很多的生產性服務業,跨國大企業整個的銷售市場下來,這就連鎖影響到服務業,而這種影響會是比較深度的。所以,我們對這個問題是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的,總體來看,沖擊沒有像廣東浙江這么猛,但是對上海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