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向兒童兜售盲盒:未成年人應遠離大額消費與博彩丨快評
未成年人血氣未定,相較于成年人更容易陷入“刺激-愉悅-更強的刺激-上癮”的賭博成癮模式。盲盒廠商針對未成年人的心智特點,打了一套組合拳讓孩子上癮沉迷。比如以“聯名款”盲盒收割孩子的情緒價值,以“隱藏款”的“抽中概率”捕捉孩子的賭博心理,以“集齊”的誘惑刺激孩子的攀比心理,甚至有小學生為了抽到隱藏款而花費2000元連買20套盲盒的案例。
責任編輯:陳斌
2023年7月24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向盲盒生產、經營企業發出一份公開倡議書,列明了“制定負面銷售清單”“明確信息披露范圍”“建立保底制度”“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等四大倡議。其中,“不得向未滿八周歲未成年人銷售”的內容引發公眾關注。
盲盒經濟火熱有年,其所帶來的弊端與隱憂,并不比驚喜與興奮少。最早脫胎于玩具手辦的盲盒商品,如今在玩法、種類、價格上都已是花樣百出。盲盒消費從場景消費變成固定消費,從小額消費演化為大額消費,乃至從玩具手辦擴展到“萬物皆可盲盒”。
公眾注意到未成年人沉迷盲盒,始于“文具盲盒”的出世。文具是未成年人的必備品,本應是小額固定消費,突然之間卻成了大額沖動消費,必然會以其價格驚動家長。近來更不乏有小學生花了一千多元買文具盲盒的極端現象。
因此,盲盒經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