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鼠兔、喂旱獺?鼠疫兇險,別對己對人不負責任
在疫區,有很多提示人們不要去觸碰草原嚙齒類動物的牌子,但很多游客置若罔聞。很可能他們覺得,這是為了保護動物,而不是保護他們自己。當地政府監管部門,當然應該嚴厲地制止這種行為,除了對喂旱獺、撫摸鼠兔的游客進行處罰之外,對主動帶游客進行此類行為的導游也不應放過。
責任編輯:陳斌
有網友在小紅書上搜了一下祁連山大草原,結果發現了不少游客抓著鼠兔的圖片,感嘆道:“看來抓鼠兔已經和喂旱獺一樣成為旅游項目了。都是啥垃圾領隊啊?!?/p>
在中國,鼠兔分布于西北、西南地區的高山灌叢、草叢等地帶,一般在海拔2000米以上,最高可達4000多米。鼠兔的體長為11-16厘米,看上去萌萌的,所以會有游客把玩。但鼠兔膽小,很容易應激反應,被抓在手里玩過之后,可能當天晚上就會死。
該物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屬于易危級別。更重要的是,鼠兔以及之前的網紅動物旱獺,都有傳播鼠疫的風險。
鼠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是由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嚙齒動物之間流行,也能感染人類,在人群中流行。鼠疫潛伏期較短,發病后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傳染性強、傳播迅速。特別是敗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如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