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責,再出發——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解讀

2023年是南方周末開展企業社會責任調研的第20年。

20年來,企業社會責任從一個小眾概念發展成為新時代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從公益慈善、依法納稅、創造就業擴展到創造經濟社會環境綜合價值;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從“寥寥先行者”的關注發展成為政府、行業商協會、媒體、社會組織、專家學者的多方推動。

20年來,南方周末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調研也緊跟時代發展浪潮,調研指標和榜單體系經過多次調整和升級,從而使調研榜單成為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的“度量衡”,擔當中國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的“參考線”;每年隆重推出的社會責任榜單記錄了中國企業的履責成績,也見證了企業社會責任在中國的成長變遷。

(本文首發于2023年7月27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譚暢

倫英翹/圖)

記錄:透過榜單讀懂中國企業

2003年,南方周末決定創新性研發一個榜單,以期真實反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新出現的企業家群體對社會的貢獻。榜單的名稱確定為“創富榜”,蘊含的意義即為社會創造財富。因此,該榜單評價的指標體系包括個人財富、社會責任、企業文明和公眾形象四個一級指標。

2004年,南方周末在長達近一年的調研基礎之上,向社會發布了《中國內地人物創富榜》;2005年,為了評價世界500強在華投資企業在中國的發展與貢獻,南方周末又發布了《世界500強在華投資最佳企業排行榜》;2008年,新增對國有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評價。至此,南方周末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調研形成了穩定的“三榜”,即中國(內地)民營企業創富榜、世界500強企業在華貢獻榜和中國國有上市企業社會責任榜。

自2008年以后,調研形成了相對穩定的調研對象和方法論,每年調研企業數量在500-700家之間。

2018年,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并方便比較不同所有制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南方周末將“三榜”合并為一個總榜單,并決定新增部分重點行業榜單,逐步形成了“1+N”榜單體系。

(梁淑怡/圖)

為了確保榜單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南方周末在一開始就對調研設定了嚴格的原則,并長期堅守,那就是獨立、透明、專業、持續和價值。

(梁淑怡/圖)

連續20年的調研榜單,記錄了不同行業的發展起伏,也見證了中國企業轉型升級的“陣痛”與“重生”。

當然,也有部分優秀企業從長期主義出發,扛住了時間的考驗,成為負責任經營、可持續發展的典范。

我們將每年排名進入榜單TOP30的企業稱為“年度責任企業”。自2008年以來15年間,共有135家企業進入榜單TOP30,有部分企業多次位列TOP30,出現連續幾年“霸榜”的現象。當然,這種“霸榜”是我們愿意看到的。

(梁淑怡/圖)

變化:“內質外形”,CSR價值凸顯

在2003年之前,企業要不要履行社會責任在中國仍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隨著社會責任理念在中國逐步被接受,在政府監管部門、行業商協會、國際組織、高校研究機構、新聞媒體等不同主體的“多元共促”之下,中國企業開始探索如何系統化、持續履行社會責任,如何構建長效的社會責任履行機制。

綜觀中國企業20年履責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履行社會責任對中國企業的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通過主動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