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汽車、銀行、房地產、互聯網及醫藥企業社會責任榜解讀

為深入分析不同行業的社會責任表現,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從行業規模、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以及行業的社會責任敏感性三個維度,選擇部分行業進行跟蹤觀察。

(本文首發于2023年7月27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譚暢

汽車:補齊履責短板方能抓住發展機遇

2022年,中國汽車行業克服多種不利因素沖擊,全年產銷穩中有增,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向好,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

經營的好轉尚未傳遞到企業的履責表現上。2022年南方周末汽車企業社會責任調研聚焦整車企業、品牌車企以及造車“新勢力”,在滿分100分的情況下,調研企業平均得分為42.2分,與上年基本持平(2021年平均得分為41.9分)。其中,60分以上的企業有7家,70分以上企業2家。

(馮慶超/圖)

中國品牌表現出色,新能源汽車爆發式增長

2017年中國汽車市場總量達到2887.89萬輛后,隨后連續3年出現“負增長”走勢,直至2021年出現止跌回升態勢,2022年汽車市場整體表現延續了上年的增長態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2702.1萬輛和2686.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和2.1%,連續14年位居全球汽車市場產銷量第一。

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產銷再創歷史新高。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將達到20%。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25.6%,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已經從政策驅動、市場拉動階段,逐步進入全面市場化拓展期。

近年來,中國品牌緊抓新能源、智能網聯轉型機遇,不斷向上發展,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在智能化、電動化、研發/生產、產業鏈整合等方面已獲得長足進展。

調研發現,中國品牌對產品研發越來越重視,研發投入逐年提升。調研企業中,24家中國品牌2022年平均研發投入44.94億元,比2021年增加33.4%;其中,上汽集團、比亞迪、長城汽車、蔚來4家企業年度研發投入合計達641.06億元。

在研發人員占比方面,吉利集團、長城汽車、理想、小鵬、宇通客車、零跑汽車、蔚來、奇瑞汽車等8家企業研發人員占比超過20%。

(馮慶超/圖)

CSR管治相對落后,女性高管比例較低

雖然汽車企業開展公益慈善活動較早,比較重視塑造公益項目品牌,但汽車企業社會責任治理和管理方面進展緩慢。與調研的其他生產制造型企業相比,汽車企業在“建立CSR委員會”“制定CSR規劃和制度”“持續發布CSR報告”等指標上均相對落后,僅有60.5%的調研企業建立了CSR委員會,39.5%的調研企業制定了CSR戰略規劃。

令人欣喜的是,作為“造車新勢力”代表的蔚來、理想、小鵬、零跑汽車則都建立了ESG(環境、社會和治理)委員會。

在“女性高管占比”這一體現性別平等和包容性成長的指標上,汽車企業的表現仍需要提升。在調研的汽車企業中,女性高管占比平均為15.9%;而本年度調研的生產制造型企業女性高管占比平均為21.8%,其中近一半的調研企業女性高管占比超過20%。

(馮慶超/圖)

發展新能源助力“雙碳”,但環境數據披露不足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牽頭組織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版)》提出了面向2035年的六大總體目標,其中第一個目標就是中國汽車產業碳排放總量先于國家碳排放承諾于2028年前后提前達到峰值,到2035年碳排放總量較峰值下降20%以上。

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下,大眾、寶馬、通用等外資品牌,以及長城汽車、廣汽集團、長安汽車、北汽集團、吉利控股等中國汽車企業積極制定和發布各自的減碳目標或“碳中和”時間表,緊抓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助力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其中,比亞迪正式宣布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專注于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業務。

然而,汽車行業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企業的生產制造以及產業鏈上下游。調研發現,中國汽車產業均比較重視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但在綠色制造、節能減排方面表現不佳。與生產制造型企業相比,汽車企業在溫室氣體排放量、新能源使用比例、能耗水耗、工業廢水、工業固體廢棄物等指標方面的披露率嚴重不足。

(馮慶超/圖)

擴展履責邊界,打造可持續供應鏈

對企業而言,很多時候其面臨的ESG風險是來自供應鏈。具體到汽車行業,由于汽車行業供應鏈長且復雜,如何帶動和激勵供應商與合作伙伴共同履行社會責任,進而打造更加安全、更可持續、更具韌性的產業鏈,成為車企履行社會責任面臨的突出困難。

在負責任供應鏈議題上,參與調研的汽車企業表現與其他企業持平。調研車企中,建立負責任采購制度、對供應商進行社會責任審核的企業占76.3%;其中,71.1%的企業有綠色采購專項制度;26.3%的企業在調研期對供應商開展了CSR專項培訓。

此外,理想、小鵬、本田等車企結合ESG理念,開始將ESG績效表現納入對供應商的評價與考核。

未來發展建議

隨著新能源汽車、中國品牌積累勢能不斷向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