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綠色研究中心發布2022年“中國漂綠榜” | ESG發展論壇
2023年7月27日,由南方周末主辦、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承辦、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提供學術支持的第二屆ESG發展論壇在廣州舉行。本屆論壇以“負責任投資,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邀請國際機構、ESG投資機構、第三方評級機構、高校、企業、媒體等各方代表參與,論道中國多元社會的責任共識與長遠發展。
論壇現場,南方周末研究員宋炳晨現場發布《2022年“中國漂綠榜”》并進行深度解讀。
“漂綠”英文名為Greenwashing,由單詞“Whitewash”(粉飾、掩飾)演變而來。最早可追溯到1986年,美國環保人士Jay Westerveld在譴責酒店“節約毛巾”行為時使用了該詞。在劍橋字典中,漂綠的釋義是“企業夸大自身環保行為,并誤導消費者信以為真”,也就是以某些行為或行動宣示自身對環境保護的付出,但言行不一。
宋炳晨在分享中表示,ESG、可持續發展已是全球企業關注的關鍵詞,成為負責任的企業公民已不是高要求,而是底線。在“碳中和”等綠色議題引領下,企業更熱衷于宣傳自己的綠色屬性,期望獲得消費者的好感。綠色概念產品遍布各行各業,存在專業壁壘,更可能出現“漂綠”風險。
2009年,南方周末首次將漂綠概念引入中國公共媒體的關注視野,共發布8期中國漂綠榜。榜單獲得多家研究機構關注,被多篇學術論文引用。
2023年,南方周末重新搜集、歸納國內外漂綠論文和定義發現,從漂綠主體上看,可分為公司、產品、服務層面;從漂綠方式上看,可以分為主張漂綠和行為漂綠,前者注重綠色承諾和宣傳,后者雖不作出實際承諾但在行為層面使用綠色元素,例如山河湖海、瀕危物種等語言影像資料,核心都在于對受眾認知和行為產生誤導。
綜合國內外研究、中國企業表現特征,結合南方周末對漂綠現象的長期觀察,2023年7月,通過數據篩選和專家評選,南方周末發布2022年“中國漂綠榜”,9家企業上榜,涵蓋乘用車、食品、化學制藥、養殖、建筑和服裝等行業。
更多第二屆ESG發展論壇的精彩資訊,將通過南方周末各渠道陸續發布,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