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用《羅剎海市》內涵了誰,重要嗎?丨快評
就刀郎而言,他有多首廣泛傳唱的歌曲,主打直抒胸臆,朗朗上口,很草根、很打工人,曲風受到新疆風土人情的影響,廣袤的天地,綿延到天際的天山,讓人心胸開闊。但在流行音樂界,自命為陽春白雪看不起下里巴人,也是挺有趣的。既然流行歌曲追求的就是一個下沉或流行,誰看不起誰呀??
責任編輯:辛省志
近日,刀郎一曲《羅剎海市》迅速出了圈,引發網友各種解讀,紛紛猜測他內涵了誰。有解讀就有反解讀,孰是孰非?如何看待這一首歌及這一現象?
首先,《羅剎海市》取自《聊齋志異》同名故事,已為大家所熟知。這是理解這一首歌及這一現象的背景框架。
兩者最大的同,就是主題的同,通過情節之同、所用意象之同而逐次展現。
聊齋《羅剎海市》前半部分講的是:馬驥,“美豐姿,少倜儻,喜歌舞。輒從梨園子弟,以錦帕纏頭,美如好女,因復有俊人之號;十四歲入郡庠,即知名”,簡單說,英俊、聰明、能歌善舞。他出海經商被颶風刮到遙遠的羅剎國,所見之人都長得奇丑無比。那里的人告訴他:“我國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其美之極者,為上卿”。不過那里的美丑標準是顛倒的,以丑為美。他以煤涂面扮張飛,那里的人反而覺得美,將他引薦給國王,他翩翩起舞,“亦效白錦纏頭,作靡靡之音”,國王大喜封他為大官。
蒲松齡最后點評道:“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舉世一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