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叔逵:殺死“癌王”的勇士不用刀
記中國藥科大學附屬南京天印山醫院秦叔逵教授
正所謂:“十年磨一劍”。2022年年初,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式發布了《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2022年版)》。此版定稿時,距原衛生部《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1年版)》的首次發布已過去了整整十年。自2015年版以后,這本被譽為我國肝癌規范化治療的“教科書”每兩年修訂一次,如今已進化到了第五版。
2023年3月,國家衛健委《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規范診療全國研討會議在上海召開,《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全國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樊嘉攜百余位領域權威專家共同出席。與會專家在回顧總結2022版《指南》推廣和實踐的成功經驗的同時,亦啟動了《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2024年版)》的再版更新工作。
在肝癌診療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肝癌診療規范化建設處于承前啟后重要階段的當下,《南方周末》攜手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和羅氏制藥中國,開啟“十年回望規范路”專題系列,特別邀請到多位來自肝癌診療領域的著名專家和患者代表,分享躬身入局、砥礪求新的求索之旅,以及醫患協力,成功回歸正常生活的心路歷程。
中國肝癌診療的漫漫長卷,是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發展史,更是由外科、內科、介入、病理、影像、放化療、中醫藥等各個學科的醫學工作者共同寫就的奮斗史。每個人的記憶故事都關乎生命、時間和愛,更是他們對實現“2030健康中國”的堅守和執著,為廣大患者傾力以赴到最后一刻的永不妥協,也是作為精誠大醫,對創新孜孜以求的探索。這里濃縮了他們在臨床腫瘤學領域深耕的歲月,駐足回望,可心生鼓舞,而更多的答案會在未來之路上繼續、延展。
是為序。
在《眾病之王:癌癥傳》一書里,作者悉達多·慕克吉說,如果每一場戰爭都需要一個標志性戰場,如果有一個實際地點能概括出20世紀70年代末的癌癥戰爭,那一定是化療病房。有報道總結過腫瘤??频臄⑹?,“化療病房就像是戰壕和掩體,死傷無數;進入病房,就像自動獲得了進入疾病王國的公民身份?!?/p>
對于這個戰場,秦叔逵教授非常熟悉。行醫的四十多年中,他一直身處腫瘤臨床的第一線,但是作為腫瘤內科醫師,秦叔逵與“癌王”搏斗的武器并非手術刀,而是診斷、治療與科研。
出身于杏林世家的秦叔逵,從小就受到了父母雙親的深刻影響,對于醫學興趣昂然,心向往之。成年進入了腫瘤學領域后,除了忙于臨床實踐,他還參與了開展國際、國內多中心臨床試驗320多項,其中擔任全球和中國的首席專家(Leading PI)牽頭組織達150多項。多年來,許多次在國際、國內學術大會上口頭報告和專題講座,以第一作者和/或通訊作者在國際、國內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了800多篇科研論文,包括《NEJM(新英格蘭醫學)》、《Science(科學)》、《Lancet(柳葉刀)》、《JAMA(美國醫學會雜志)》和《JCO(美國ASCO臨床腫瘤學雜志)》等頂級雜志……一項項重磅成果在世界腫瘤學研究的舞臺上發出“中國聲音”,留下了“中國智慧”。
秦叔逵深知,大醫之道不僅僅在拯救某個特定病人的生命,而是要尋找方法去拯救所有病人的生命。
從柳葉刀到《柳葉刀》
生于醫學世家的秦叔逵,是家族里第六代選擇行醫的人。
“我的父親是外科主任,我的母親是口腔科教授?!?982年,秦叔逵從南京鐵道醫學院以各課平均96.5分,總成績全校第一名畢業,1985年考入第二軍醫大學攻讀研究生,最終成為了一名腫瘤內科醫師。
此后,秦叔逵一頭扎進了肝癌的臨床與研究中。我國是原發性肝癌的重災區,全國人口不到全球的19%,但是肝癌的發病和死亡人數均超過全球的50%,且總體5年生存率僅為12.1%,其中,晚期肝癌的自然生存期僅3-4個月。因此,肝癌一直被稱為“癌中之王”,談其色變。由于診治棘手,研究極難,許多醫生望而生畏,遠離肝癌領域,但秦叔逵沒有退縮,反倒是知難而進。
國內豐富的臨床資源為秦叔逵的診治研究提供了充分實踐的機會?!?999年在美國安德遜腫瘤醫院進修學習的時候,我曾問系里一位著名的美國教授,每個月診治的肝癌病例有多少,他說大約有二、三十例。于是我跟他講,我們在國內一天接觸的病例都不止二、三十例。當時惹得這位教授頗為不快,根本不相信。2001年,他專程來到南京八一醫院全軍腫瘤中心訪問,待了兩周時間,臨走時跟我說,第一沒想到中國肝癌病人有這么多,第二沒想到你們的診治和研究水平這么高?!?/p>
秦叔逵將多年的臨床探索,凝結成一篇篇學術論文,發表于《NEJM(新英格蘭醫學)》、《Science(科學)》和《Lancet(柳葉刀)》等權威醫學雜志。
從手中無刀到《柳葉刀》,像是殊途同歸,更像是某種生命輪回的隱喻。
從“跑龍套”到“弄潮兒”
“您是日本醫師嗎?”1993年,秦叔逵第一次跟隨幾位中國腫瘤學界的前輩專家參加全球規模最大的腫瘤盛會—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時,反復地被外國同行的這句問候深深刺痛。秦叔逵知道,這實際上反映的是中國腫瘤學者鮮見于國際會議上的落后地位。
17年后,在芝加哥國際會展中心,匯集了4萬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腫瘤專家學者,秦叔逵在萬眾矚目中走向大會主席臺上的發言席。這一刻,不僅讓他成為ASCO成立46年以來,第一位應邀進行大會口頭學術報告的中國專家;同時,他所作的關于“含奧沙利鉑方案系統化療治療晚期肝癌的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報告”,以科學的設計、翔實的數據和可靠的結論,翻開了肝癌治療新的一頁。
“過去我們一直是隨大流,跑龍套,而這些年我們走到了前列,成了弄潮兒,為全球肝癌的診斷、治療和研究提供了先進的經驗?!备S著吳孟超院士、孫燕院士和管忠震教授等前輩,秦叔逵及其團隊一直在為中國肝癌藥物治療的創新研究不懈地努力奮斗。從2000年,參與國內肝癌領域的第一項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磁導向載體阿霉素介入治療原發性肝癌),到近年來,公布的一系列肝癌新的藥物研究,秦叔逵及其團隊共參與肝癌研究近90項,其中擔任全球或全國首席專家牽頭65項。國內、外已經獲批上市的肝癌新藥或方案共有14種,秦叔逵及其團隊參加了13種的臨床研究,而擔任首席專家主導的就有8種。
“當然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國內跟國外的腫瘤診療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的,差在哪兒呢?主要差在醫療水平的不均質,即在某些基層醫院腫瘤的診斷治療還不夠專業,也極不規范?!?/p>
“實際上從2004年開始,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就提出要制定中國常見腫瘤診療實踐指南,來規范臨床行為,提高診療和研究水平?!蹦菚r,秦叔逵作為CSCO的秘書長,為推動規范/指南的制定奔波于歐美國家,認真學習,這為國家原衛生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頒布《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指南》、CSCO發表《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以及一系列專家共識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這些年來,秦叔逵也一直致力于推動肝癌診療規范/指南的制定、更新與推廣。他認為我國肝癌患者死亡率處于高位,肝癌疾病負擔嚴重;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的肝癌在發病原因、流行病學、分子生物學及臨床表現等諸多方面具有顯著的差異,且醫療衛生體系也各不相同,《規范/指南》的定期更新兼具實用性和先進性。
2020年,阿替利珠單抗聯合貝伐珠單抗(A+T)方案治療晚期肝癌的關鍵臨床Ⅲ期研究(IMbrave150)大獲成功,成為首個有效延長晚期HCC患者生存的免疫聯合治療方案1,真正把HCC帶入了免疫治療的新時代。2022年1月21日,再次修訂后的國家衛健委《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2022年版)》正式公布,及時吸納了新型免疫治療“阿替利珠單抗聯合貝伐珠單抗(A+T)方案”等創新藥物的和組合新療法,極大地助力于中國肝癌規范化診療的進步,為廣大患者提供了更優的獲益。2023年3月,國家衛健委《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規范診療全國研討會議在上海召開,與會專家在回顧總結2022版《指南》推廣和實踐的成功經驗,同時全面啟動了《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2024年版)》的再版更新工作。
“如今我們完全可以自豪地說,已經把肝癌‘癌癥之王’的帽子給甩掉了。這5年來肝癌診治和研究的進展,超過了過去50年的總和。在整個消化道腫瘤中應該是做得最好的?!鼻厥邋尤绱说卣f。
戰勝癌癥頑疾的人
面對肝癌,臨床醫師和研究者們必須不斷追趕癌細胞的腳步,更新藥物和方案,如果稍有放松,哪怕只是片刻,戰局的天平就可能會傾斜。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秦叔逵們就是這樣一群追趕癌細胞的人,用自己的智慧和精力與癌細胞賽跑,去戰勝頑疾。
上個世紀90年代,從哈爾濱血液腫瘤研究所馬軍教授那里,秦叔逵深入了解了亞砷酸注射液(砒霜注射液)治療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顯著療效,受到啟發,開始用于治療中晚期肝癌中的實驗和臨床研究,取得單中心的優良結果。后來,在孫燕院士的指導下,全國多中心注冊臨床試驗也獲得了成功,由此2004年國家藥監局批準了亞砷酸注射液治療晚期肝癌的適應證。
每個藥物創新背后都離不開大膽的嘗試與嚴謹的論證。1994年,秦叔逵率先將傳統中藥莪術提取物欖香烯注射液用于晚期腫瘤;1996年,又把蟾蜍提取物華蟾素引入肝癌的治療;2016年,他又開展了淫羊藿制劑阿可拉定治療肝癌的研究……秦叔逵一直在積極探索中醫藥在肝膽胰腫瘤領域的應用,努力去闖出一條現代中西醫藥結合治療消化道惡性腫瘤的新路。
2021年12月3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了源于中藥淫羊藿的首個小分子免疫調節劑阿可拉定軟膠囊上市,對此,秦叔逵表示,阿可拉定能夠拯救仍飽受著病痛折磨的晚期肝癌患者,成為中醫藥學獻給全世界的一份大禮?!敖浥R床前的研究已經證實,阿可拉定可以介導抗肝細胞癌作用,通過直接結合作用于靶點蛋白MyD88和IKKɑ,降低部分炎癥因子產生,下調炎癥和免疫調節信號通路,并能下調甲胎蛋白(AFP),以此調節腫瘤微環境,通過以上的路徑促進腫瘤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細胞生長”。
2023年4月16日,在美國腫瘤研究學會(AACR)年會上,首次公布阿替利珠單抗聯合貝伐珠單抗(A+T)方案作為早期肝癌手術后輔助治療的重磅研究(IMbrave050)的中期分析結果,可使HCC患者在根治性治療(手術切除或消融) 后的復發、遠處轉移或死亡風險顯著下降28%,獲得成功。這是多年來全球HCC輔助治療領域,首個報告陽性結果的隨機對照、全球多中心的Ⅲ期臨床研究2。其中,秦叔逵和中國團隊又做出了重要貢獻。
新征程,自天印方山起始
行醫半生,最讓秦叔逵牽掛的依然是病人;用優勢創新,以科技興醫,是這位與腫瘤搏殺了幾十年的斗士矢志不渝的初心。
2023年底,中國藥科大學附屬南京天印山醫院——一座立足南京、輻射周邊、面向全國,集臨床診療、醫學教育、科技創新為一體的三級甲等腫瘤??漆t院將在天印方山下、秦淮河畔拔地而起。
在這座參照國家級醫療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的標準設計和施工建設的專業醫療機構,秦叔逵已經出任首任院長,帶領醫護技和管理團隊精準對標國家級醫療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國家臨床重點??埔约皣遗R床研究中心的高標準和嚴要求,將高尚的醫德、嚴謹的作風融入發展理念,堅持公益性,病人至上,質量第一,充分吸引整合國內、外優質醫療資源,以一流的設備、精湛的技術、花園式的環境和科學的流程,為國內、外腫瘤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和人文關懷,建設成為學科地位和綜合實力位居國際先進和全國一流的國家級腫瘤中心。
展望新征程的未來,秦叔逵表示:“背靠天印山,面臨秦淮河;系得天獨厚,必高質量發展?!?/p>
參考文獻:
- Finn R S, Qin S, Ikeda M, et al. Atezolizumab plus bevacizumab in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 382(20): 1894-1905.
- IMbrave050: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With Adjuvant Atezolizumab Plus Bevacizumab for HCC. Available at: https://ascopost.com/news/april-2023/imbrave050-recurrence-free-survival-with-adjuvant-atezolizumab-plus-bevacizumab-for-h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