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從山海來,因大愛而奔赴人間
青山如浪,苗寨高矮錯落,鋪滿了一面山坡??澙@山間的,除了若隱若現的白霧,還有高低起伏的歌聲。
伴隨歌聲響起,苗族繡娘繁忙的一天開始了。以眼為尺,以布作地,針線上下翻飛。山川草木、花草蟲魚,浮于眼前??吹絺鹘y的紋樣得以再現,劉英倍感欣慰。
生于貴州施秉縣馬號鎮冰洞村的苗族人家,劉英可謂生來與苗繡作伴。外婆和母親都是刺繡能手,劉英五歲便開始學習刺繡。初中畢業后,她跟著叔叔走村串戶,收集苗服的經典款式到古董市場售賣。日后北漂,劉英賣出去的老繡片越來越多。生意喜人,她心里卻盤旋出新的疑問——與其僅用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謀生,自己能不能為它的傳承做點什么?
西飛筑巢
看著精挑細選的繡片孤品一一易于他人之手,劉英不時感到惋惜。憑借多年銷售繡片的經驗,哪些紋樣受歡迎、怎樣的刺繡作品市場反響更好,她了如指掌。在她看來,將傳統技藝與現代審美相結合,推出創新刺繡產品,或許是傳承苗繡的好辦法。
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劉英想起了家鄉山中的那群繡娘。她回到貴州凱里,拿著經典繡片挨家挨戶拜訪,與同鄉探討工藝,分享對于苗繡創作的創新想法,試圖尋找同路人。碰壁是意料之中,幸運的是,吃了幾回閉門羹后,劉英慢慢贏得了繡娘們的信任。一座小小的苗繡工坊初具雛形,繡娘們的針線活也隨之忙碌了起來。
但是,現實往往不如設想美好。
貴州多山,村落分散,繡娘為了照顧家庭,大多居家作業。不同的村落繡法各異,五花八門。由于缺乏統一的管理與創作標準,刺繡質量參差不齊。好不容易改善了產品,下一道難關又擺在眼前。凱里地形崎嶇,層巒疊嶂,不利于苗繡對外傳播和銷售,遑論非遺文化的價值傳承。
缺乏管理與培訓方法論、缺少資金扶持與對外傳播窗口,這都是劉英未曾想過的困難。事實上,這也是大部分創業者常見的困擾。
改變發生在2022年,燕窩品牌燕之屋攜手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來到凱里,正式啟動“天才媽媽·貴州苗繡夢想工坊”,劉英隨即化身夢想工坊主理人。工坊以凱里為起點,輻射周邊生產合作基地、桑蠶養殖基地等。散落的資源被串聯起來,苗繡創作的上下游全鏈路得以打通。
燕之屋“天才媽媽”貴州苗繡夢想工坊啟動儀式
效果立竿見影。繡娘們的針法日臻嫻熟,產品訂單日見增多。越來越多苗族婦女參與到這項事業中,山路上、溪流邊、苗寨下,隨處可見穿針引線的身影。
“燕之屋就像一只燕子一樣,從廈門飛到凱里,找到了我們,在我們這邊筑一個巢?!眲⒂⒏锌?。
燕之屋“天才媽媽”貴州苗繡夢想工坊的繡娘
漫游全國
“燕子”不僅飛到了凱里,還穿行于全國各地。
在與凱里相隔近1500公里的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馬克麥也和苗族繡娘們一樣,找到了投入其中的一份事業,慢慢拼湊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同于黔東南濕潤的氣候,干燥是廣河的代名詞。每年入秋后,西北風起,氣溫驟降。廣河晚上的最低溫度低至0度以下,凜冽冷風一陣陣刮過,如薄薄的刀片掠過皮肉。
身裹厚外套抵御寒冬,是當地人的慣用招數。然而,大衣能包裹身體,卻無法擋住臉上的寒意。馬克麥早已習慣西北的冬天,但每當看到孩子的臉被寒風刮得通紅皸裂,她總是心中不忍。
家門外的走廊沒有窗戶。隆冬時刻,風透過縫隙直往屋里鉆,格外難受。給走廊裝個鋁合金玻璃外罩,是馬克麥一家人長期的心愿。然而,玻璃外罩造價一萬多元,對這個不富裕的家庭而言,這不是一筆小數目。
地處甘肅中部西南方,廣河縣的人口多以東鄉、回族等少數民族為主。當地缺少產業,男性主要靠務農營生,女性則挑起了照顧家庭的擔子。作為一名東鄉族婦女,馬克麥與丈夫一同耕過地,也試過創業養羊,但由于缺乏經驗,很快便以失敗告終。后來,丈夫當過司機,做過生意,都不見起色。不安定的生活如同夢魘,如影隨形。
轉變發生在2019年。燕之屋在東西部協作的大背景下來到廣河縣,當年8月就在此成立公司并開設工廠,成為當地罕見提供就業機會的企業。
燕之屋廣河縣鄉村就業工廠,被當地居民親切地稱為“家門口的工廠”
馬克麥幸運地成為了燕之屋廣河工廠的一名挑揀師。公司離家僅數百米,步行即可到達,工作與薪資穩定,這種踏實的感覺,對馬克麥來說既新鮮又安穩。
燕之屋廣河縣鄉村就業工廠車間,當地女工正在進行挑毛作業
從底層員工做起,馬克麥慢慢進修,一步步升職至檢驗員,成為管理層,月收入也提高至4000多元。根據廣河縣人民政府發布數據,廣河縣202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4625.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則為10626.1元。
生活中的變化隨之而來。過去,馬克麥最愛買的蔬菜是土豆,如今,各樣蔬果都成了家中???。女兒每次收到面包、新衣服等禮物,笑容蕩漾開來,讓馬克麥尤其開懷。盼望已久的玻璃外罩,也終于蓋了起來。
在廣河縣以外,更多婦女得到鼓勵的故事,也在上演。
早在2016年,燕之屋便攜手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開展 “母親郵包”項目,將主要由生活必需品組成的“母親郵包”遞送至偏遠地區的母親手中,幫助她們解決生活中的部分實際困難。
福建建寧是第一站。當地多木造房子,屋內昏暗,春夏時節格外潮濕。郵包的抵達不僅為當地婦女送去溫暖,也讓小小的空間變得熱鬧明亮起來。
迄今,燕之屋已走過福建建寧、甘肅西和等地,作為紐帶帶動員工、消費者等,2016年-2018年共計捐贈金額70萬。
燕之屋還一直堅持將溫暖傳遞給其他人群。
2018年,燕之屋攜手央廣Music Radio音樂之聲“我要上學”公益助學活動,先后走進上海和北京,通過現金捐贈、愛心義演和義賣特別直播活動等形式,為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送去關懷和溫暖。
過去三年,燕之屋則將視線投至醫護群體,向武漢市紅十字會捐款100萬元,向廣東省鐘南山醫學基金會捐款100萬元。在此之外,向醫護人員贈送包含燕窩面膜、燕窩滋養護手霜等物品的關愛禮包,希望他們在忙碌的同時,也給予自己更多呵護。在河南暴雨等突發事件中,也總能看到燕之屋的身影。
既關注眼前的事、具體的人,也將視線投向遠方,在助力解決人的實際需求以外,從不同維度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何為公共福利,又如何成為公共福利的積極推動者,燕之屋以在不同區域、領域的實踐,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步履不停。
如今,上至西北,下至東南沿海,“燕子”的蹤跡已遍及大半個中國。
飛越海洋
翻山越海,來到海洋彼岸,在望不見邊際的密林中,燕之屋找到了另一種與世界的相處之道。
印尼加里曼丹島東部的巴厘巴板位于赤道附近,是著名的燕窩產區。綿延曲折的海岸線,蔥蔥郁郁的原始森林,讓巴厘巴板成為大量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也引來大批金絲燕到此筑巢。
每年12月到次年3、4月,雨季來臨,萬物生長,原始森林為金絲燕帶來豐沛的食物。這也是燕子分泌唾液、筑巢繁殖的時節。
過去,金絲燕主要在野外筑巢。如今,巴厘巴板的海邊與山間燕屋林立,儼然成為燕子筑巢的好去處。
燕農起初修建燕屋,源自燕子“求租”。印尼火山多發,如遇天災,金絲燕往往會改變飛行路線,到當地人家的樓頂尋求庇護。此外,與洞穴筑巢相比,在人家筑巢往往能避開蜥蜴、蛇、鷹等天敵,更有利于繁衍后代。
為了給更多金絲燕提供安穩的棲息地,燕屋隨之誕生。
生于印尼、長于印尼,安東在家鄉從事燕窩行業已有二十余年。從修建類似人的房屋始,燕屋的建造工藝不斷改進。安東與同伴會模擬金絲燕在野外生存的環境,跟隨金絲燕的足跡,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修筑燕屋。
印尼燕屋
金絲燕可辨別回聲,擅長夜間飛行。因此燕屋的設計大多封閉、昏暗,對溫度與濕度也有固定要求。為了防止燕子的天敵入侵,偷走鳥蛋或傷害幼鳥,安東在屋外設計了防護裝置,以驅逐蛇鼠等動物。屋內則會播放金絲燕的聲音,營造自然氛圍,引燕入屋棲息筑窩。
定期檢查、清潔燕屋,也是安東的日常工作。然而,金絲燕不喜人打擾。每天五點后,天色漸暗,燕子歸巢,安東“不得不”結束一天的工作,離開燕屋。一切遵照燕子的生活習性,這是與之相處的第一要義。
當幼鳥長成,便到了“收獲”的季節。
燕子成年飛走后,燕窩作為巢穴的使命終結,會被金絲燕廢棄。如不采摘,待金絲燕下次唾液分泌期來臨,它們就不得不另尋地筑巢。在與燕子長年累月的相處中,燕農早已摸清門道,知曉在什么時節打理燕屋,又在什么時候采摘燕窩。如此循環往復,金絲燕代代繁衍。
燕農采摘燕窩
燕窩的取得就像是人類與燕子共同的默契。而這一切,用安東的話來說,“都是出于對燕子的愛”。
在這片原始森林里,人類學著敬畏自然,不再扮演主宰者的角色,而是作為參與者,與其它生命和諧相處。萬物有靈,建造燕屋,采摘燕窩,共同生活。
作為安東的老朋友,燕之屋的燕窩多產自印尼這片原始森林。得益于自然的饋贈,燕之屋希望在生產源頭秉承對自然的敬畏與尊重,力求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倡導者,以自己的方式回饋大自然。
在生產源頭之外,燕之屋還將綠色因子融入產品鏈條上的更多環節,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始終。通過實施節能減排技改措施,打造低碳可回收的生產工藝流程,以減少能源消耗和排放,便是燕之屋的環保舉措之一。以燕之屋新一代鮮燉燕窩(45g×7)規格為例,內托材質采用甘蔗渣,可自然降解,綠色環保。通過華測檢測認證,相較于同規格的冷藏配送款,可減少約54.11%碳排放,即每1000盒該燕窩的碳減排量約等于種166棵樹一年產生的碳匯量。
除了產品本身,燕之屋還在更廣袤的土地上進行著更多綠色實踐。
2021年6月,燕之屋攜手NPO綠色生命組織創始人、理事長易媽媽走進敦煌,捐建“燕之屋綠水青山生態林” ,與二十多位燕之屋粉絲共同種下樹苗,為敦煌筑起防風固沙生命線,守護人與自然和諧之美。
“燕之屋綠水青山生態林”揭幕儀式
力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積極推動社會公共福利,始終是燕之屋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兩個發力點。這與其品牌內涵——“因愛而生,用愛滋養”一脈相承。2023年,在南方周末第十五屆中國企業責任年會,燕之屋榮獲新銳責任企業獎項。
在海洋的此岸與彼岸,“燕子”幾度送來“春風”,為遼闊的土地和無數的人注入新的希望。未來,這只“燕子”還將飛往何方?故事才剛剛開始。
燕之屋榮獲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新銳責任企業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