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人楊一,用粵語吟誦唐詩
2023年2月,XSO西安交響樂團的《長·安——唐詩交響吟誦音樂會》在短視頻平臺走紅,吸引了超過2300萬人次觀看,其中就有楊一一邊彈奏古琴,一邊用粵語吟誦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責任編輯:劉悠翔
“這是我離開廣州的第三十年,許多故事都是從失去的時間開始的?!?023年廣州聲音共和livehouse演出現場,音樂人楊一用這句話作為開場白。
對楊一來說,失去的時間意味著什么?時間隧道的這頭,他年過半百,頭發極短,近乎光頭,不再唱任何一首原創歌曲,所有曲目都來自中國古代詩詞,尤其是唐詩,如李白的《將進酒》《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杜甫的《秋興八首》,張九齡的《感遇十二首·其一》。
《長·安》吟誦交響音樂會上楊一表演《春江花月夜》。
2023年2月,XSO西安交響樂團的《長·安——唐詩交響吟誦音樂會》在短視頻平臺走紅,吸引了超過2300萬人次觀看,其中就有楊一一邊彈奏古琴,一邊用粵語吟誦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敖虾稳顺跻娫??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币謸P頓挫、包含入聲字的粵語,被身著一襲灰色長袍的楊一緩緩誦出,他的聲音凄愴,曠遠,仿若端坐在唐朝,向今人發出天問。
時間隧道的那頭,楊一從粵北家鄉來到廣州,而后坐綠皮火車一路北上。1990年代的大多數時候,他在北京的中國美術館門口做一個彈唱的流浪歌手,一頭濃密長發,粗糲的、偶爾唱破嗓的民謠歌曲,悠揚的口琴。他的歌詞取材于街頭小販的經歷、淪落天涯的陌生人、像塵土和風沙一樣平凡的人。他的曲調有在陜北采風的所得,以兩張專輯《內部參考2000》和《內部參考2004》傳世。當楊一來到歐洲參加音樂節演出,當地報道用“中國的鮑勃·迪倫”介紹他,他說,我欣賞年輕時的迪倫,但我不是中國的鮑勃·迪倫,我是楊一。
2001年8月德國媒體對楊一在法蘭克福街頭表演的報道,標題為《一位中國的鮑勃·迪倫》。
二十歲出門遠行
1969年,楊一出生在粵北山區一個叫翁城的小鎮,家里有五個孩子,他居于中間,下有弟弟妹妹,上有哥哥姐姐。父親在郵電局工作,負責修理鄉村的電話線路,他家是鎮上唯一一個擁有電話的家庭。每當暴風雨在深夜來臨,家里的電話鈴聲總是急促響起,父親披上雨衣沒入黑暗,去深山檢修線路,常常幾天不回家。郵局是楊一童年的樂園,看著層層疊疊來自遠方的信件,他想象自己能飛出大山,來到這些陌生的地點。
一個遠房親戚從香港回來,帶來一臺小三洋錄音機和許多流行音樂磁帶,楊一聽許冠杰的歌,聽收音機里的香港電臺,如癡如醉,以至于對學??颇孔罡信d趣的是物理,看得最多的書是《無線電》。到初三時,他已經能維修收音機和錄音機,把收音機的靈敏度提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