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夜晚用這樣的方式打開
晚霞落了,路燈亮了
高架橋上流淌起紅色的車河
電腦關了,文件鎖了
夜晚,才是生活真正開始的時刻
以日落為界
切割出忙碌與享受的兩個世界
從此刻到深夜之間
有千萬種繽紛等你體驗
正因為有一整個白晝的等待
夜晚的故事才更值得回味
好夜色,不怕晚
夜幕下的香港(木析/圖)
夜色中的落櫻(牙疼老爺爺/圖)
2023年的關鍵詞,是“生活”與“回歸”
一些久違的快樂
放大了人們對未來的期待
生活回歸的信號,是節日的煙花
兔年第一網紅“加特林”
價格翻了數倍,仍然供不應求
風靡社交媒體的
是隨著火焰釋放出的共同情緒
也是對生活最美好的期待
(張翔/圖)
人們用煙花點綴節日氛圍(蘇惟/圖)
在煙花下許愿(張翔/圖)
像煙花一樣井噴的
是蓬勃回暖的旅游業
大學生成為旅行新模式的探索家
他們自詡“旅行特種兵”
走過西安、淄博、成都、武漢……
“旅行特種兵”的夜晚
不只是睡在綠皮火車上
數路燈飛過了幾次
還有手機里對沿途風景的定格
直出也能堪比大片
用夜視長焦輕松拉近,一一清晰可見
山東淄博海岱樓(太平洋電腦/圖)
越過櫻花叢,清晰可見的賞櫻臺(黃利勇/圖)
霓虹燈下,古鎮散發出現代氣息(黃利勇/圖)
在古鎮乘船夜游(黃利勇/圖)
年輕人的力量有多重要?
山東淄博
在一群大學生的帶動下
擁有了新的城市名片——燒烤
宵夜,是夜晚不可或缺的構成部分
也是飲食男女的快樂源泉
在炭火、煙霧中滋滋冒油的烤串(太平洋電腦/圖)
淄博燒烤的標志是“小餅夾肉串”(太平洋電腦/圖)
2023年的夜晚
人們重新擁有了音樂、吶喊和躁動
積攢的熱情噴薄而出
演唱會、音樂節、Livehouse……
如雨后春筍,一票難求
在“追星神器”的加持下
舞臺的震撼清晰如在眼前
“追星神器”所拍攝的演唱會(源點/圖)
演出中的貝斯手(劉凱棟/圖)
(華為終端/圖)
夜晚的熱鬧
從不是城市的專屬
鄉村的夜
也并不只有螢火蟲、稻田和無線電
這一年,“草根足球”強勢進入眾人視野
爆火的觀賽場面讓人明白
鄉土文化也可以與時俱進
最新潮的夜生活
已經來到中國的每個角落
鄉村里的小球迷(文秋艷/圖)
?這一年,人們開始從“自我”出發
探索新的生活狀態
吸引無數人效仿體驗的中式意境——圍爐煮茶
其實重點并非喝茶
而是尋求一種內心的松弛感
與家人、朋友共享自然
圍爐煮茶,與家人共享溫暖(張翔/圖)
人們比以往更能捕捉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
?哪怕只是去夜市散個步
在小攤上買點零食
玩最復古的游戲項目——套圈兒
和煙火氣一同回來的
是人們對“夜經濟”的信心
夜市美食(蘇惟/圖)
夜市必備的傳統游戲“套圈”(蘇惟/圖)
身邊司空見慣的平淡生活里
也有種種瞬間值得留下:
回家的路途,有滾滾云霞相送
商業街一隅
小販最新的擺攤方式是
打扮成“賣崽青蛙”
做霓虹燈下最吸引眼球的那個
家門口的小巷子里
老人牽著孫子在路燈下遛彎兒
消磨夜晚的時間
也等待下班的家人
多彩的生活,正等待人齊后開場
追日落的人(劉博洋/圖)
朋友圈中流行“曬晚霞”(木析/圖)
“賣崽青蛙”成為商業街IP(蘇惟/圖)
日落后外出散步的一家人(張力視覺/圖)
人們開始更多地向內探索
自己居住的這座城市
在夜色下有怎樣獨特的風格
未來,這里會發展成什么樣呢?
工地將拔起高樓
商務區將沿著江岸擴展縱深
但“人”始終是一切繁榮的母題
(武漢 徐阿祖唄/圖)
(鹿兒Tata/圖)
(攝影講師李小龍/圖)
夜晚的繽紛生活
有一個永恒的見證者——月亮
在華為P60 Pro加持之下
無論你身在何處
月光映襯的景致,與月亮的溝壑同樣清晰
城市的月色
是閃爍在高層大廈玻璃外壁上的另一盞路燈
鄉村的月色
是馬頭墻繪在夜幕上錯落有致的輪廓
工廠的月色
是遮擋在紅白煙囪之間難得一見的靜謐
郊野的月色
是山巒與稻田之間唯一的光芒
“超級月色”
在每個人的相冊里定格,天涯共此時
月亮照耀廣州塔(華為終端/圖)
于高樓的間隙見月(中國國家地理/圖)
月亮照耀樓閣(潘煒楠/圖)
以夜為底色
千萬個人,千萬種生活,千萬個瞬間
在這幾個小時里,你有許多選擇
可以冷靜,可以激情,可以獨處,可以陪伴
唯獨,不要讓忙碌的白晝吞沒生活的可愛
夜晚,是你期待已久的“自己的時間”
那就放任自己,用快樂填滿這段時間
?夜幕降臨,生活開啟
任何時候,都不晚
有華為P60 Pro超聚光夜視長焦鏡頭
任何黑夜,都不暗
遠處不怕暗,暗處不怕遠
隨時隨地拉近美好
記錄夜晚的點滴
重慶的夜(攝影講師李小龍/圖)
河南的夜(張玉峰/圖)
2023年
華為“好影像不怕晚”影像征集活動
收到海量投稿
無數夜晚的美好被人們感受、記錄
影像大賽已經收官
而生活還在繼續
那些發生在夜晚的故事
值得你隨時隨地去捕捉
去體驗
特別鳴謝:
Livehouse主辦方——池沼ChiZhao(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