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實現碳中和?牽住能源牛鼻子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智能化的時代,對于能源而言就是脫碳的時代,主要靠兩件事,一是需求側極致能效,二是供給側無碳能源。

碳中和目標下,需顛倒現在的能源結構,非化石能源則要提速發展,其中核電倍增、水電要盡快收尾、風電10倍增、太陽能發電20倍增。而當非連續電力占80%以上之時,必須要發展儲能技術。

能源轉型是一場深刻、系統的社會變革。因此,經濟發展模式、能源供應模式、終端消費模式以及我們的生活模式,四個“輪子”要一同轉動。

責任編輯:曹海東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原所長戴彥德。(資料圖/圖)

中國能源活動碳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80%以上,而電力行業碳排放又占能源行業碳排放的42%左右。能源系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亦被寫入黨的二十大報告。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原所長戴彥德從事多年能源經濟、能源發展戰略和能源規劃等工作。2023年7月21日,在“2023年南方周末可持續發展傳媒獎學金班”上,戴彥德認為,我國實現“碳中和”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時間緊、任務重,也需要眾多顛覆性的科學技術進步。

碳中和的三個90%

現在,碳中和不僅是一個口號,已經成為全球的共識和行動,目前,提出碳中和目標的國家和地區,已涵蓋了全球人口的90%、GDP的90%、能源消費的90%。有今天這樣一種全球奔向碳中和局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方面是世界各國對碳中和的認識廣泛提高。2019年3月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先在英國《衛報》等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指出如果世界要躲開氣候懸崖,就需要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45%,到2050年達到碳中和,并在本世紀末將氣溫上升限制在1.5℃。當年9月的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上,各方就這一全球廣泛的議題進行了討論。各國認識到,實現碳中和不僅是簡單的對氣候變化作貢獻,更多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