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有光的路:金徽酒15年愛心助學的公益長跑之路
每年的夏天,想要見到姚是淼總是需要扎進隴南山里。
他和他的車幾乎跑過隴南山里所有的斷頭路,每每經過山里的村落,總有人跟他打聲招呼。姚是淼在一家企業里有兩個身份,一是做文化宣傳工作,另一個則是聯絡轄區需要幫助的學生。后面這份工作有個專門的名字,“金徽酒愛心公益助學工程聯絡員”。
為了更好地聯絡和統計助學名單,幾乎每年姚是淼都要驅車3000公里以上,跑遍100多個山村。
2023年初夏,姚是淼如常跑到隴南山里的村落,統計新一年度愛心助學資助名單,目的地包括李梅的家。在那里,一位工作人員對墻上的“風景”難忘:“家和萬事興”的掛畫邊上,貼滿學校的獎狀。
“萬事興的基礎,就是努力生活、努力向上,永遠正能量?!?/p>
初心:地震后的勠力同心
2008年,汶川地震侵襲甘肅隴南。
彼時新華網曾撰文描寫甘肅隴南徽縣的受災情況:農用三輪車、摩托車馬達轟鳴,車上載著幾百名群眾,沿著鄉村公路,緊急從村子往外撤離。撤離隊伍的身后,耕牛大小的石頭從山上滾落進嘉陵江里,濺起一陣陣水花;幾間土坯房轟然倒地,塵土飛揚。
在中國政府網于2008年7月22日發布的消息中,民政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地震局聯合印發了汶川地震災害范圍評估結果,徽縣被認定為“重災區”。
據統計,受汶川地震影響,僅隴南市便有2495所學校建筑受損,全國部分地區高考延期。
陳垚便是受到影響的一位高考生。他對那段時光的回顧凝成了一個畫面:距當年高考僅二十七天的夜里,陳垚還在地震轉移安置區的帳篷里挑燈夜戰??膳碌牡卣鹬瓜⒅?,如何讓災民災后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如何點燃老鄉們生活希望?答案變得至關重要。
安置區的帳篷里挑燈夜戰的學生(視頻截圖/圖)
以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徽酒”)為代表的愛心企業,同其所在的甘肅隴南徽縣一起,成為這場“考試”的“答題者”。
那時金徽酒董事長周志剛也認真思考過這兩個問題,除了深度參與災后重建工作外,對于后一個問題,他和金徽酒形成了一致的答案——教育?!拔揖褪寝r村走出來的,深刻體會到教育的重要性”,周志剛坦言,“知識改變命運?!?/p>
東北師范大學教授鄔志輝曾在一場教育沙龍中指出:“鄉村教育有助于提升鄉村人口的人力資本質量,鄉村人的升級有助于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有助于實現經濟長期繁榮,有助于加速人的城市化和提升城市化的質量?!?/p>
復雜的概念指向“人的發展”,后者幾乎成為以陳垚為代表的高考生所在家庭重建生活的希望。
基于這樣的思考,自那一年開始,金徽酒三個字與公益助學、重建希望緊密相連。
金徽酒助學工程聯絡員實地走訪調研(視頻截圖/圖)
“2008年可以稱為中國公益元年……中國的社會捐贈高達1080億,是2007年的3倍多?!鼻迦A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鄧國勝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由于汶川地震,政府、社會認知到公益慈善、社會組織、志愿者的重要作用與價值,具有啟蒙與里程碑意義?!?/p>
故鄉距離汶川僅有200公里的陳垚,成為金徽酒首期愛心助學工程的受助者。
“像刺破黑夜的光”,陳垚如此形容來自社會的幫助。周志剛在設計愛心助學行動的時候,也慎重考慮過方式,“在最關鍵的時候,幫一把陷入困境的學生,這樣的愛心能給學子們最大的希望”。
同陳垚一樣受到幫助的人還有很多,自此之后幾乎每每發生災害的情況下,金徽酒都會站出來貢獻自己的力量?!皳f當時金徽酒的生產設備也受到影響”,有受助學生回憶道。在這種情況下,金徽酒仍選擇捐款捐物幫助周邊群眾恢復生產生活,在重災區捐資修建新農村。
改變:休戚與共的突圍
值得注意的是,金徽酒的愛心助學與慈善行為不局限于災后。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僅助學一項工作就堅持十五年之久,每年投入,從未間斷。
與很多受助學子一樣,杜姚飛也在高中階段接收到金徽酒的資助,目前正在距家鄉幾千里外的延邊大學就讀。
交通不便,是杜姚飛回憶地處山區的家鄉時最深的印象。
穿過層巒疊嶂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山多,很多路都不通”,正因如此,杜姚飛所生活的小山村幾乎沒有公共交通,“需要去城里的話,我爸得先騎摩托車送我到有車經過的大路上”。
至于每次從家到學校,杜姚飛為了盡可能節約成本,都要在輾轉中度過四十多個小時。
不過,能夠走出大山、考上大學,已經是杜姚飛一家引以為傲的“大事”?!拔覀兗易孀孑呡叾际巧嚼锶?,我是第一個大學生?!睂Χ乓︼w和他背后的家庭而言,這是改變的開始。
“教育對我來說是一個重大轉變”,杜姚飛考慮過如果沒有順利在大學就讀,他可能就要和很多山里面的年輕人一樣,背井離鄉,前往南方的工廠打工?!案匾氖墙逃x予我的思考和包容性?!?/p>
至于為何能夠取得這樣的階段性“成就”,杜姚飛的故事展現了一種重要的價值:孩子堅持“努力讀書”,父母堅持“傾盡全力”,如此堅持至少需要保證十余年。這同金徽酒公益踐行的一個重要原則相近。
金徽酒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自2009年以來,金徽酒聯合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連續十五年持續開展公益獎學活動,公益足跡覆蓋西北六省份160多個市縣(區),助力優秀大學生超過20000名。
今年,金徽酒正能量第十五期愛心助學活動如期到來。7月29日,2023金徽酒正能量第十五期愛心助學工程啟動儀式在金徽生態釀酒園舉行,金徽酒捐資1000萬元,資助當年考取大學的學子完成學業。
2023金徽酒正能量第十五期愛心助學工程捐贈儀式(金徽酒供圖/圖)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敝苤緞傇谥罗o中表示,關心教育事業發展、關注困難家庭學子,是金徽酒不忘的初心,是金徽人牢記的使命?!肮臼迥耆缫蝗?,持續開展愛心助學工程,每年捐資1000萬元,助力廣大貧困家庭學子圓夢大學,愛心助學工程已成為金徽酒標志性的公益品牌?!?/p>
啟動儀式上,金徽酒董事會秘書任歲強發布了《金徽酒2022年度ESG報告(社會公益篇)》,從公益助學、愛心幫扶、鄉村振興、醫療衛生等多個方面對2022年金徽酒社會公益履行情況進行了回顧。
十五年,一甲子的四分之一。陳垚、杜姚飛等人最寶貴的青春年華。
對于中國公益而言,持續十五年的“長跑”項目也并不多見。由“爆發力”向“耐力”轉變,對于“跑者”而言要求頗高。這場助學公益行動的背后藏著怎樣的考量?因何而有這樣的堅持?
在收到金徽酒的愛心助學資助之前,杜姚飛、陳垚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得到來自社會愛心企業的幫助。
由此,他們的人生開始以這樣的形式與一家企業相連,在人生突圍的路上休戚與共。而連接的背后,或許藏著一家企業更為核心的“機密”。
金徽:人文關懷與公益
甘肅,隴南,徽縣,藏著一個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這與人們對大西北慣常的印象截然相反,初見的人會在這里感嘆,是“宛若走進了山青秀美的世外桃源”一般的驚喜。
金徽酒酒廠(金徽酒供圖/圖)
據周志剛介紹,金徽酒地處秦嶺南麓、嘉陵江畔的徽成盆地。金徽酒源于西漢,盛于唐宋,徽縣在明清時期成為聞名遐邇的酒鄉。從更大的區位環境來看,如果把名酒集中的長江流域中上游比作中國的名酒長廊,那金徽酒就是來自長江名酒長廊深處的一杯美酒。
在這樣的環境中,金徽酒為一眾職工興建高品質公寓,并配套建設了高標準愛心公益幼兒園,對入住員工實行免收物業費、員工子女免費入托等多項免費舉措。與此同時,金徽酒建立薪酬定期增長和大病、大災救助機制,實行全員免費就餐等一系列員工關懷政策。
基于這些行動所帶來的實際改變,金徽酒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甘肅省金牌勞動關系協調員”“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等稱號。
此外,為了讓廠區更加宜居并符合大環境發展趨勢,金徽酒在廠區環境下了很大功夫。據金徽酒方面介紹,金徽酒生態釀造園按照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建設,先后獲評“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綠色工廠”等。在環境保護方面,2022年由金徽酒設計的“一種白酒生產廢水處理系統及方法”獲發明專利認定。
而這,正是周志剛和金徽酒對于社會責任與企業發展這一議題的回答。
金徽酒酒廠(金徽酒供圖/圖)
在周志剛看來,把員工的后顧之憂解決了,員工才會心安、才會有幸福感,“才會真的把企業當家”,才能保證企業生存和發展。
“企業能生存,能夠持續發展,能提供就業、上繳稅款,本身就是一種社會責任”,周志剛認為金徽酒能取得如今的銷量與廣大消費者、與包容支持金徽酒的老鄉們關系密切,“我們肯定不能忘記社會方方面面的支持,做公益本身就是一種相輔相成的行動”。
一個顯著的例證是:在金徽酒的名字后面,總會跟上“正能量”三個字。
對于正能量這三個字,周志剛有自己的理解:其一是為消費者提供好產品;其二是為員工、合作伙伴提供好平臺、好事業;其三是為社會、國家、股東創造價值。
這些“正能量”的傳遞正是安置帳篷里的燈火、照亮山路的月光、催人奮進的希望……
“金徽酒給予我的不僅是經濟上的援助,更是心靈的慰藉、精神上的鼓勵?!眮碜郧迦A大學的受資助學生代表楊子樂表示,這筆沉甸甸的助學金給予他踏入大學的底氣,為其人生描下正能量的底色。
如今,杜姚飛正在就讀“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對于未來杜姚飛的目標相對明確,希望能在大城市學習先進的技術?!拔乙院笠矔窠鸹漳菢?,用自己的能力回饋家鄉”,來自金徽酒的資助影響他投身公益,做了很多志愿服務工作。
“這樣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鼓勵更多人一起加入到這樣一條路上”,杜姚飛呼吁,希望更多受到資助的伙伴團結在一起,幫助更多的人,“像指數增長一樣”。
楊子樂也有相同的想法,“正能量的種子,終會長成參天大樹,以綠蔭庇護更多人。未來的我們,有的會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救病人于水火;有的會成為優秀的人民教師,傳道授業解惑;有的會加入金徽酒,傳遞正能量……”
這正是周志剛和金徽酒選擇助學行動的初心,“錢只是一方面,增強這個信心更重要”,學習知識才能覺醒、自強、擔當,“國家強大了,我們大家就都好了”。
啟動儀式現場,周志剛承諾,隨著公司銷售增長和效益提升,金徽酒將不斷擴大愛心助學的范圍,讓更多的學子感受到正能量的溫暖。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