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短視頻長大的“10后”,父母該怎么教?
年幼的孩子在家玩智能手機。(視覺中國 / 圖)
以語言為載體的多個傳統行業正在被互聯網時代卷起巨浪。
首當其沖的是電視和圖書。如今為人父母的“80后”一代,幾乎每個人小時候都有趁家長去上班,把空白練習冊丟到一邊偷偷看電視的經驗?!?0后”無師自通,掌握了給電視快速散熱的技能,默記打開電視時的頻道和音量,并暗下決心,將來有一天自己也當了父母,一定不會阻止孩子從電視節目里認識世界。
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如今這代“10后”對電視已然興致缺缺?;ヂ摼W時代風靡的是15秒短視頻和影視劇剪輯,無需費神消化大量文字,短視頻里的語言如同速食方便面,營養缺失,但管飽。同樣退出孩子們課間話題的還有武俠小說和推理作品——實際上,整個圖書出版行業都在被線上閱讀蠶食空間。一位來自北京的媽媽張琳記得,她上小學時給班級出黑板報,摘抄內容的主要來源是《兒童文學》,后來又接觸到《萌芽》等文學雜志。而她四年級的女兒及其朋友的共同愛好,卻是追更文筆拙劣的網絡小說。
近十年來,電視、圖書出版業發生了巨大的格局調整,這些變化,最終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了教育行業。不少老師發現,習慣了15秒短視頻的孩子們逐漸失去了閱讀大段文字的耐心;快餐網文要求“每章都要有反轉”,于是語文教材上行云流水的文章被學生評價為“枯燥無味”;網絡語言“diss”“拴Q”被寫進作文,而“10后”們振振有詞,堅稱大家都是這樣說話的。
互聯網時代如何讓家庭教育配合好校內教育,“守正不橈”,成為家長們面對的一大課題。父母越重視教育,就越能感受到,家校聯動教育要達到良好效果有賴家長的重視。新課標發布后,“10后”的父母們逐漸意識到,眼下的應試套路和自己讀書的年代相比截然不同,“小鎮做題家”模式已然不能持久,號召多年的“綜合素養考察”反映在試題上,是“水平差一點的,連題目都讀不懂”。
校內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高效輔助,但誰來幫助家長實現這種高效?種種呼喚,意味著人們對教輔圖書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大海撈針,有幾本有用的?
我國教輔圖書品種繁多、市場化程度高,參與者廣泛,但對于家長而言,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選擇,不免困惑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輔書籍。張琳粗略算過,自己每年給女兒購入的課外讀物有幾十本之多,名家推薦的經典書籍、其他家長“種草”的教輔書,還有在書店閑逛時翻到的練習冊,她幾乎都會買。
買多少書才算夠呢?另一位身處福建小城的媽媽李薇則直言,不同孩子的學習能力存在很大差異,她在讀六年級的兒子“能把課堂上布置的作業吸收掉就很不錯了,同樣的作業,他花的時間是別人兩三倍都不止,再添加課外教輔也根本沒時間做”。張琳也很清楚,幾千塊的書買回來,至少有一半是閑置的。
種類繁多的圖書,越來越多的選擇。(視覺中國/圖)
家長往往陷入一種矛盾的心理:書買得太多,懷疑當中有多少是必要的;但別人推薦的書自己沒買,又怕孩子漏學了什么,“萬一有用呢”。在當前教育改革趨勢下,大部分孩子花在校內作業上的時間明顯縮短,從陳老師的觀察來看,“學生的作業基本可以在半個小時內完成”。而半小時之外的時間,仍是“千人千面”。
教輔圖書市場多年來一直是出版業的半壁江山,然而大海撈針一樣被買回來的材料,往往并不被學生們認可。為了提高孩子的寫作成績,李薇一度買過大量獲獎作文選,但兒子一本都沒有看過。在家寫作文,孩子的第一反應是去網上搜索類似題目的范文做“參考”。張琳也有同樣的苦惱,帶女兒去書店,孩子只會被《植物大戰僵尸》《米小圈上學記》之類搞笑漫畫吸引,因為文字信息少,閱讀沒有門檻。作為家長,張琳只能見縫插針補充幾本類似《小王子》《綠山墻的安妮》等文學讀物。無論如何,這比放任孩子依賴手機和電腦寫作文要強得多。
對此,濟南市市中區教育教學研究中心中小學生閱讀項目負責人魏老師也表示,要提升孩子的閱讀思維能力、提高思想境界,還是要選擇經典讀物。市場上的教輔圖書盡管品類繁多,但并非每本都能起到正向作用。
“現在很多所謂‘兒童讀物’‘青少年讀物’,一味地迎合孩子的口味,把孩子矮化、窄化、簡單化,我認為是非常不好的趨勢。經典的讀物,一定是對孩子有引領啟發,帶有思維挑戰的?!?/span>
這種“思維挑戰”,也是小初階段孩子學習能力的一部分。家長盡管兢兢業業輔導功課,但內心也期待能培養出孩子學習的興趣和自主性,然而這是很難達到的境界。張琳就深刻感受到女兒在學習上的抗拒,她每天下班回家要用一個小時輔導女兒寫課內作業,但對她買回的教輔書,女兒則是能不做就不做,“都是在完成我的任務”。
李薇也發覺兒子沒有任何感興趣的書?!安还芩膊幌矚g看,反正都是我在買。孩子都是被動看的,也沒有自主想買書的欲望?!?/span>
但實際上,這一階段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孩子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思維邏輯成長的基礎。在孩子們各種需要培養和提升的能力面前,究竟有沒有一類成體系的教輔書籍,讓家長避免“大海撈針”式的選擇,只需要循序漸進地完成每天的內容,就能塑造起孩子的素質水平?其實,家長也需要“減負”。
“做題家”,走不通了
2022年,北京某小學的四年級數學期末考題中出現了孩子們過往沒有見過的命題方式。按傳統的考查模式,數學題目一般要求豎式計算,但這次,一個場景下出現了6個不同的子命題,層層遞進,不但引導學生用數形結合的思維答題,而且考察了數學原理的舉一反三,需要學生真正理解運算的邏輯和規律。
新課標發布后,師生共同面對的新變革就是“靈活”。過往更側重考察定理和記憶,而現在更要求理解和思維。語文教育也不再局限于教學生歸納段落中心思想、給文章分段,而是引導學生把知識代入到應用層面。陳老師是高三的語文科組長,近兩年一直在帶領團隊進行新課標下的教學探索,她以中學語文教材的某個單元“青春”為例解釋這種變化:
“以前人教版教材也有這個單元,但是把《再別康橋》等課文講完就可以了?,F在教完課文,我們請學生以青春為主題,學習新詩創作,以小組或班級為單位編成一本詩歌集。學生要想寫得好,就要去看看席慕容怎么寫的,徐志摩怎么寫的,老師怎么教的。寫好之后,學生還要給詩歌集做編輯、排版和封面?!?/span>
在各學科綜合能力提升的要求下,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已被淘汰,也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能力。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基于靈活理解基礎上的素質培養。猿輔導圖書業務負責人馬旻剖析這種改變的根本原因:“其實現在幾乎沒有人在生活中有高頻的場景需要自己做計算題,因為手機和電腦會幫你算好。如果還讓學生不停練習如何算得快算得準,必然會和培養學生的素質相沖突,不如花時間去培養一些一輩子都有用的能力?!?/span>
故而無論老師還是家長,都希望教輔圖書能夠和校內教育保持同頻,至少要能夠和課程配套,也應當應該針對不同學生的水平設計基礎、進階等分層次的題目。但更深層次的教輔圖書改革方向,是緊貼新課標的要求,迅速應對當下的教育形勢,從根源上幫助提升青少年的能力素質發展水平。
傳統教輔書商一時還未轉型,新東方、猿輔導、好未來等線上教育企業已經先陸續入局試水。猿輔導自2022年起嘗試做教輔圖書,也敏銳觀察到了教育趨勢的新變化。這些觀察來自猿輔導的新課標專門研究機構,最新的政策文件、教育方向和考察方向都有深入剖析,可以說是對新題型應對最專業的教育機構之一。
“每一次期中期末考試后,我們都會通過各種渠道搜集各地出現的新題型,研究它們的趨勢,歸納總結,發現這些題目背后通用的特征。我們也會和公立學校的老師和教材的編寫者們交流,按照同樣的思路去出題,最終把這些題目以教輔書的形式呈現給更多的孩子?!瘪R旻介紹。
而市場上像這樣能夠契合新課標理念的教輔圖書并不多。究其根源,其實課內教育和教輔機構都尚處于在變革中摸索的階段。陳老師坦言,新課標新教材的“雙新”教育對教學設計和課堂評價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其實身為老師,也非常需要好的教輔書籍來支撐,但一線教學中真正能用上的寥寥無幾。
相較之下,家長們對教輔圖書的訴求則簡樸了不少。傳統教輔材料里往往只有題目和答案,沒有思路和講解,其實專業度并不能滿足輔助學習的要求。李薇在購買教輔書籍時會特地選擇那些解題步驟詳細的,一方面方便自己輔導,另一方面,“哪怕孩子只是照抄一遍,也能多學一點知識?!?/span>
輔導孩子寫作業,對許多家長而言也是一大難題。(視覺中國/圖)
學生們則希望教輔圖書不只局限于紙頁的形式。因為長期浸潤于手機、電腦和iPad,“10后”更習慣被音視頻調動興趣,能夠提供線上互動功能的練習冊更受他們的歡迎。張琳在這個假期買了猿輔導出版的《速記小學必備詞》,發現圖書可以聯動線上資源,搭配生動的講解視頻,孩子可以在沒有家長陪同的情況下獨立完成英語學習和糾錯。
不得不說,以量取勝的“做題家”之路已經走不通了,取而代之的,是“10后”在多媒體時代學習走著的數字化新路。
教輔的新視野
廣受學生歡迎的互動式智能教輔,也是“猿輔導們”投身圖書出版后的關鍵創新。
圖書配合線上視頻只是“智能”的基礎層次,許多教輔都能做到,但猿輔導在《速記小學必備詞》中呈現出的智能化是全方位的。英語發音一直是孩子學習的難點,也是家長輔導的重點,為了讓學生真正掌握單詞的發音技巧,這套書中不僅包含教學講解視頻,還包含600多條音頻示范和AI練習反饋測評,涵蓋從學到練到測評的閉環。
音視頻資源讓知識理解具象化,也增強了教輔的交互體驗。無論是整合線上內容資源與紙質圖書載體,還是應用數字化技術賦予教輔出版物更強的生命力,猿輔導的嘗試都在向廣大市場發聲:這并不是一家做傳統教輔的公司。自2022年入局圖書出版業后,猿輔導不斷地探索如何憑借固有優勢在出版業產品形態下實現創新。提及猿輔導在教輔圖書領域的優勢,馬旻表示:“我們是教育企業出身,知道學生最需要點撥的在哪里,我們把之前老師積累的教學方法沉淀在書上,那么這本書就不僅是‘練’,還有‘學’?!?/span>
事實不負眾望,猿輔導先后出版了“一本通”系列、“新考法”系列、“好方法”系列,市場給予這些聚焦培養學生底層思維能力的書籍以熱烈回應。內測一年以來,猿輔導圖書系列整體銷量已突破400萬冊。
第31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現場,參會觀眾正在翻閱教輔書籍。
今年6月,猿輔導又聯合新華出版社推出了以培養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為核心的系列叢書《我們的語文》?;蛟S是看到了新媒體時代下孩子們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和鑒賞能力的下降,又或許是想從市面陳舊的閱讀和作文教輔材料中突出重圍,《我們的語文》在業內首次引入了新華社語料。新華社九十余年來沉淀的優秀新聞作品,包括“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歷屆獲獎作品,《新華每日電訊》《瞭望》《半月談》等,以及新華社的高清實景圖片均被融入叢書。
濟南市市中區教育教學研究中心中小學生閱讀項目負責人魏老師一直認為,好的教輔材料必須能夠引導學生的思維能力。近期在濟南舉辦的第31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上,魏老師接觸到了《我們的語文》,即便用最嚴格的視角審視,這套書也符合了魏老師的評判標準——在語料的規范性之外,能夠帶領學生體驗邏輯思維的發展過程。
“每個章節前面都有一個思維導圖,我看到了編者的意圖,是圍繞孩子的思維發展,告訴他們應該用什么思路去閱讀。它的編排體例是給孩子提供思維發展的工具,而不是把所謂的標準答案全都擺出來?!蔽豪蠋熆偨Y,“任何東西都不應該替代孩子的思考?!?/span>
《我們的語文》書中精心編排的思維導圖。
無論是應對教育改革下命題趨勢的變化,還是積極推動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教輔研發者和老師、家長的立場其實相同。新課標的頒布是自上而下的政策導向,但教育資源和師資能力分布不均衡也是客觀現實。
“素養教育”在落實層面上的推廣,如何能以最快的方式鋪展到全國?馬旻認為,這是猿輔導的價值所在,也是責任所向。
“有想法,有能力,也有效率,這是只屬于我們的價值定位和力量。我們用自身的專業性和優勢去貼合師生和家長最樸素的愿望,或許這就是我們高高在上的理想和腳踏實地的努力?!?/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