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奶茶不香了,賣幾塊錢的淀粉腸為何能橫掃小攤?
買杯網紅竹筒奶茶,在朋友圈里自拍曬個照,買了兩三塊的“垃圾食品”淀粉腸,年輕人大概率不會想與它合影,那很多人就納悶了,烤淀粉腸、烤五花肉這類高油高鹽的小吃,怎么就火起來了——這背后是對年輕人的自律生活構成的一種“反叛”。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擺攤真的容易賺到錢嗎。
責任編輯:劉韻珊
(IC photo / 圖)
為恢復和提振消費,越來越多城市加入支持“地攤經濟”的隊伍。近日,廣東省深圳市和甘肅省蘭州市相繼出臺地方規定,對“路邊攤”“外擺”等經營模式予以規范——不少年輕人內心蠢蠢欲動,一直想擺個地攤賺外快。
假期過后,“下沉式旅游”火熱,“下沉式吃喝”成為新的消費方式,一些搶不上票、訂不到酒店的人,選擇去四五線城市,甚至小縣城逛吃逛吃。小攤經濟興起,各種網紅餐飲應運而生,然而,很多人發現,此前走紅的草莓塔、竹筒奶茶、芋泥筒等,在下沉的小攤市場并未長期受歡迎,反而是脆皮五花肉、淀粉腸等在縣城的各個美食小攤依舊賣得紅火。
不少人認為,擺攤看來還是不要賣竹筒奶茶等飲品了,淀粉腸應該更好賣、更賺錢,網紅小吃一茬接著一茬,到底賣什么賺錢?擺攤真的可以輕易地賺到錢嗎?
“文青擺攤”或難賺到錢
擺攤賣飲品,比如奶茶、咖啡、紅酒或者時下很火的竹筒奶茶,是不少年輕人的一種“文藝夢”,它給年輕人提供了另外一種“生活想象”——
在戶外支個小帳篷,賣點小飲品,迎來送往各路客人,日子忙碌而充實;擺攤建立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不僅僅是經營者與消費者的關系,也有人情的流動。
縱然有忙到腳不沾地的時候,但“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沒客人時都是休閑,靜靜地觀察世界或者讓靈魂放空……用一部名叫《她們創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