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榜單讀懂中國企業——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單解讀
2023年是南方周末開展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調研的第20年。
連續20年的調研榜單,記錄了不同行業的發展起伏,也見證了中國企業轉型升級的“陣痛”與“重生”。
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發展演變。
南方周末將每年履責表現優秀、且排名進入榜單TOP30的企業稱為“年度杰出責任企業”。自2008年建立起更全面的榜單體系以來,15年間共有135家企業進入榜單TOP30,有部分企業多次位列TOP30,出現連續幾年“霸榜”的現象。
2008-2023年調研企業進入榜單TOP30的次數。
調研圍繞責任治理、經濟、公平運營、產品與服務、環境、員工、社區7個維度,對企業責任表現進行評價,最終調研結果呈現在榜單上的制造業和服務業領先企業(覆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在華外資企業)共300家,2022年上榜TOP30企業如下:
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2022)TOP30。
綜觀中國企業20年履責發展歷程,結合2022年調研成果,可以看出中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管理水平在提升
2008年,上榜企業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比例,國有企業為61%,民營企業為78%,世界500強在華企業則達95%;通過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的比例,民營企業為38%,國有企業為56%,世界500強在華企業為72%。
2022年,上榜企業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的比例均超過95%;此外,94%的上榜企業建立了合規管理體系,98%的上榜企業(生產制造型)建立了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二、責任治理在深化
2008年,南方周末在社會責任調研中加入社會責任管理相關指標。調研發現,2008年上榜國有企業中有80%的企業設有CSR團隊或專崗,60%的外資在華企業設有CSR團隊或專崗,而民營企業僅有20%。
今年調研發現,2022年62%的上榜企業建立了社會責任委員會/可持續發展委員會/ESG委員會;其中,以“ESG”命名和“可持續發展”命名的委員會占比超過75%。
同時,企業逐漸重視制定CSR/ESG戰略。2022年,38.7%的上榜企業制定了CSR/ESG/可持續發展戰略,且比例穩步提升。
三、履責邊界在拓展
調研發現,2022年,有78%的上榜企業已經將社會責任要求納入采購環節和供應商管理,其中,14.2%的企業結合ESG理念,要求供應商踐行ESG;71.6%的生產制造型企業有明確的綠色采購要求,部分企業對供應鏈進行溫室氣體盤查,要求供應鏈企業使用新能源,制定碳減排計劃。
在價值鏈之外,部分企業將社會責任向行業、消費者延伸。56.3%的上榜企業在2022年參與了國際、國家或行業標準的制定;68.1%的服務型企業在2022年開展了綠色消費、可持續消費的倡導活動,通過自身影響力帶動消費端的綠色低碳轉型。
四、履責實踐更扎實
社會責任在企業內部的發展呈現明顯的由淺入深、由簡到難的特征,即從理念宣傳、信息披露、發布報告、公益活動等工作開始,逐步深入不同的議題領域。
近年來,調研企業女性管理者比例穩步提升,逐步與國際先進企業對齊;人均福利、人均培訓投入總體趨勢在提升(2022年受外部環境影響略有下降);上榜企業2022年人均培訓時間為59.1小時,比2021年增加7.8個小時。
應對氣候變化行動迅速。上榜企業中,有應對氣候變化舉措的企業比例從66.3%提升至97%;主動披露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企業比例從40.7%提升至67%。
五、透明運營更開放
20年來,社會責任報告已經成為企業與社會溝通的重要工具。在2008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中國企業首次超過100家;到2018年,中國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超過了2000份。
根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統計,截至2023年4月底,逾1700家A股上市公司單獨編制并發布了2022年CSR相關報告。根據調研統計,有64.7%的上榜企業連續發布報告超過5年。
但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仍面臨系列挑戰——
挑戰1
新發展階段新問題挑戰企業CSR“敏銳度”
中國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意味著一種與既往粗放式發展完全不同的社會生態環境正在快速形成,不同主體對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寄予了不同的期待;新生代對氣候變化與可持續消費的關注、整個社會對以人為本理念的再認知、來自供應鏈上的社會責任要求、歐美不斷更新迭代的社會責任新規,這些都將進一步考驗企業的社會責任“敏銳度”。
挑戰2
社會責任缺失事件挑戰企業CSR管理“精細度”
加強管理是企業發展的永恒主題。雖然中國企業經營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管理體系逐步健全,但“管理下沉”與落地執行仍存在短板,很多企業的分子公司、供應鏈被頻繁曝出社會責任缺失事件,而這些事件大多集中在守法合規、消費者權益、安全與健康等領域。
挑戰3
新興社會議題挑戰企業CSR行動力
企業需要追求超越“必答題”之上的創新性解決方案。目前大多數企業按照國際或行業標準,逐一對標的履責模式,在未來將被視為執行CSR的必要但不充分的條件,優秀的企業將采取系統性、創新性的方法,提出新的商業模型,對現有流程、產品和服務進行改革,以有效應對未來的挑戰和問題。
在分析300家領先企業的同時,南方周末還立足行業規模、國民經濟地位,以及社會責任敏感性三維度,選擇汽車、銀行、房地產、互聯網、醫藥5大行業的50家企業進行深入分析,調研顯示2022年履責水平排名前10企業如下:
2022年南方周末汽車企業社會責任調研得分TOP10。
2022年南方周末銀行業企業社會責任調研得分TOP10。
2022年南方周末房地產企業社會責任調研得分TOP10。
2022年南方周末互聯網科技企業社會責任調研得分TOP10。
2022年南方周末醫藥企業社會責任調研得分TOP10。
調研團隊: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
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成立于2008年,是由南方周末報社發起組建的專業研究機構,現隸屬于南方周末研究院。研究中心宗旨是:利用南方周末作為全國布局的綜合新聞媒體優勢,發揮媒體的整合和實踐能力,聯合國內外企業社會責任領域的優秀學者、專家、企業及社會組織從業人士,積極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在中國當下情境的研究和實踐。研究中心目前有專職研究人員12人,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智庫專家70多位。
研究中心開發了專業的企業社會責任大數據平臺“善擇——中國企業社會責任云平臺”,對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進行實時、全面、定向的監測與評價。目前,平臺擁有南方周末歷年社會責任調研數據,以及覆蓋A股、美股、港股上市中國企業近6000家ESG(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數據,可提供專業數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