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村BA、看斗牛與獻唱:火熱的貴州鄉村生活融化了我

在這里,不分長與幼,不分民族,不分男女,不分本地人與外地人,不分技藝精湛與粗糙,只要你想,基本上都行。我還注意到,這里的人,包括小孩子,年輕人,老年人,都不怎么喜歡看手機、玩游戲,用籃球、唱歌、跳舞來填充每天的生活,有效擺脫“手機控”,這無疑是鄉村體育的最重要的時代性功效。賣冰粉的老奶奶告訴我,“我們這里天天都這么熱鬧,天天有人打籃球,天天有人唱歌、跳舞,我天天在這里賣冰粉”。

責任編輯:陳斌

利用暑假帶孩子們四處走走看看,成為我多年的習慣?;蛟S是我打小在農村出生與長大,有相對豐富的農村生產與生活經歷與體驗,和相對濃郁的鄉村情結,抑或是我固執地認為在城里出生與成長的孩子存在天然的知識缺憾——對中國鄉村知之甚少,甚至也是重大的知識缺陷,因為鄉村素來是中國社會的本底,不了解中國鄉村,不體察中國當下的鄉村社會,很難說“全面發展”“發現中國”“認識中國”。

今年我們選擇了云南與貴州兩省部分鄉村地區作為我們今年出行的目的地。我們相繼去了滇西北的景邁山,近距離探訪了以布朗族人口占主導的翁基寨和以傣族人口占多數的糯干寨,而后來到位于滇南的紅河州,與壯美梯田及聰穎勤勞與質樸的哈尼族及彝族人口進行了為期五天的親密接觸,最后轉至當下中國鄉村籃球運動的朝圣之所,位于貴州黔東南州臺江縣臺盤鄉的“村BA”所在地。

選擇最后一站,固然與我自己愛好籃球有關,也與我內心的一個疑問有關——“村BA”何以持續?能熱多久?

與村BA選手比賽

8月3日中午,我們抵達了黔東南州的州府所在地凱里,當我們上了從州府開往臺盤村的巴士時,公交車里14個人,居然有8人身著短袖加短褲的籃球服,運動裝成為日常服飾,我感受到了籃球文化深深浸潤于臺盤人的骨子里。鄰座好客的小妹提醒我,“大叔,你現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