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命演化角度看羅剎國的美與丑
馬驥看羅剎海是以丑為美,他是站在人類的角度看待不同的生物。從生命演化的角度看,所謂的美與丑只不過是生物體的外在性狀表現,而美與丑的衡量標準是生物演化的成功度。
責任編輯:朱力遠
2004年11月16日,長沙,第5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明星演唱會,刀郎首次現身湖南長沙演唱《2002年的第一場雪》。
刀郎新歌《羅剎海市》最近在網絡走紅,歌詞改編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原著中講述一名叫馬驥的美少年因颶風被吹到二萬六千里以西的羅剎國,這個國家的人和華夏不一樣,他們以丑為美。站在華夏子弟馬驥的角度看羅剎海是以丑為美,他其實是站在人類的角度看待不同的生物。在人類眼中自己自然是最美的,那羅剎國的馬戶、又鳥是丑陋的。但是,如果站在演化的角度或者地球生命的角度,如何衡量這個美與丑?
站在生命演化的角度看,所謂的美與丑只不過是生物體的外在性狀表現,如同螞蟻和大象。性狀的類型千千萬萬,我們尤為關注的是和生存、繁衍相關的性狀,這些外在的性狀被賦予美與丑的定義。就此來說,美與丑的衡量標準是生物演化的成功度。演化的成功度指種群受自然選擇,尤其是正向選擇影響的進化過程、結果。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