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責之路:企業的探索與實踐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第143個成員。加入世貿組織,不但對中國未來的經濟騰飛產生了深遠影響,也帶來了新的商業文明和企業經營倫理:企業社會責任。中國企業不但要在經營上與國際社會接軌,還要接受國際社會通行的其他“看不見”的規則,如市場道德、契約精神、公平競爭、社區參與等。
另一方面,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2003年中國人均GDP首次突破了1000美元,到2007年人均GDP超過2500美元。根據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統計,人均GDP1000美元是低收入國家和中低收入國家的分界線,這標志著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中國經濟即將踏上高速騰飛的快車道,但產業結構調整、社會多元化、社會公眾對非物質要求增加等經濟社會變化也會隨之出現。
經濟社會的變遷既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供了土壤,也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出了要求。這一系列因素帶動“可持續發展”理念在中國萌芽,并逐步融入國家戰略之中。
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建設的不斷深入,民營企業獲得了快速成長,中國企業成為世界500強企業投資的“熱土”。同時,經過思想的碰撞與觀念的啟蒙,中國民營企業開始逐漸意識到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企業履責也從被動履責向主動履責轉變。
2018年,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40年這一節點,經過40年的發展,中國社會經濟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2019年,人均GDP達10276美元,跨上1萬美元臺階;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首次突破100萬億元。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也從高增長向高質量轉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包括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為中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編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觀察報告(2003-2023)》的同時,項目組用3個月時間對12家各具代表性的企業進行了深度調研,通過與各企業CSR團隊深入的對話及實地探訪,最終形成“履責之路”案例集。
掃碼查看報告及案例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