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用內幕消息炒股虧了?防股市異動要緊盯政策制定者與知情者
股市反腐的核心是法治化和市場化改革。除了懲治違法者外,一方面從核準制轉向注冊制,監審分離、放管結合,證監會負責注冊,交易所負責審核,實現分權和集體決策,避免重大政策及舉措被少數人所影響,另一方面是要管好重大政策的制定者、參與者與知情者,并讓他們管好自己的家屬,并在制度與機制上有系統性的事先預防與事后懲戒。
責任編輯:陳斌
日前,上海市檢察院發布《2022年度上海金融檢察白皮書》。其中一起證券案例引發社會關注。
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劉某在擔任上海某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權益投資一部副總監期間,利用其管理某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職務便利獲取未公開信息,通過其實際控制的他人證券賬戶,兩年內三次以先于、同期于或稍晚于上述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下達指令交易股票,趨同買入或賣出相同股票400余只,累計交易金額人民幣數億元。截至案發,劉某處于虧損狀態。
作為證券公司高管,具有相當的專業知識和從業背景,卻違規通過獲取“內幕消息”炒股,且在如此騷操作下,仍處于虧損狀態,這一事實或許顛覆了不少人的認知。也難怪有網友反諷說,有錢、有“內幕消息”的證券公司高管,炒股水平還不如我呢。
為何有“內幕消息”仍虧?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所謂的“內幕消息”也存在變數。比如某上市公司決策要做一個投資,有利于企業業績提升,該證券公司高管提前獲取這一計劃,于是提前買入股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