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一年:在假裝的上流生活里,邊嬉笑怒罵邊縱情歡歌

劍橋人或多或少明白這里的大學生活是一個真空氣泡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楊靜茹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前,劍河上撐長蒿的游船(邱苑婷/圖)

掉進康河的女孩

入學劍橋之前,和大多數國人一樣,我對這個城市和大學的想象來自于徐志摩那首寫進教科書的詩——康河的柔波,撐一支長篙,在一船星輝里蕩漾。一年扎扎實實的劍橋學院生活后,當我的朋友因為撐這支長蒿掉進劍河、濕漉漉地扒在平底船沿、而我們邊捧著啤酒大笑邊焦慮著還沒寫完的論文時,我意識到徐志摩的確是一個浪漫主義派的詩人。過于浪漫了,以至于現實與批判精神在他的詩里無處尋蹤。

那個掉進劍河的女孩叫露絲,是我一年前灰頭土臉拖著行李箱來到學院時遇見的第一個人。彼時我在學院傳達室辦入住,正詢問宿舍的位置,這個淺金色卷發、穿著棕黑皮涼拖的女孩走進來,先是笑容滿面地和所有門房保安打招呼寒暄,再自然地轉向我:“我帶你去吧!”

就這樣,我們成了朋友。在穿過紅磚走道、木橋和大片草坪的三分鐘里,我得知露絲來自紐約,從小在富人聚集的曼哈頓區公寓里長大——作為門房人的女兒。她依舊笑著:“我只是很幸運。雖然我父母并不富裕,但他們很勤勞可靠,所以雇主也很信任我父親,一直讓我們住在那,也讓我能在那邊的學校上學?!?/p>

一個底層女孩逆襲劍橋的故事已然在我腦海里展開。我很快意識到,哪怕同在劍橋求學,這里對不同的人來說依舊是截然不同的世界。來自優渥家庭的學生們,衣柜里掛滿不同顏色款式的正裝、雞尾酒裙、晚宴裙,佐以精致妝容、絕不重樣的配飾和鞋帽;而無論春夏秋冬,大多數時候露絲腳上只有那雙棕黑皮涼拖(她說自己抗凍),除了開學典禮和學院每周的正式晚宴(formal)——那是每個人都被要求必須著正裝、披學術黑袍的場合。她為此從美國帶來一雙便宜的黑色高跟鞋,但不出半小時腳跟就會被磨得通紅。受不了時,她便脫了鞋拎在手上,一路赤腳走回宿舍。

那個一直被外界想象和強化為知識界精英和名流社交場的劍橋,在這里開始出現裂縫。實際上,劍橋招生平民化、多元化的進程,近幾十年來一直在推進中。上世紀20年代,約百分之八十的牛津、劍橋本科生都來自學費貴、名望高的私立學校,且幾十年中變化緩慢;直到約20年前,在英國教育部政策導向下,這兩所學校本科生的生源比例開始追求公立學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