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澇重創五常大米產區:泄洪、排水與保險
水庫管理中汛限水位的作用是預留一定防洪庫容,防止洪水來臨時水庫水位上漲超過水庫的承載能力上限。黑龍江省水利廳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龍鳳山水庫一直保證進流量大于泄量,因此仍對下游起了一定保護作用。
五常當地基本每個村子都會組織村民集體購買保險。種植戶張秋葵所在的村子,一畝地的保費是25元,其中村民承擔5元,政府承擔剩余的20元。如果沒有理賠發生,到秋天險企會返給村民一筆錢,大于他們繳納的保費,“相當于利息”。
責任編輯:曹海東
2023年8月7日,五常市被淹沒的農田。
看著雨水傾盆瀉下,黑龍江五常市種植戶申勇意識到,自家的50坰(約合750畝)“稻花香”恐怕將要遭難了。
根據黑龍江省氣象臺消息,截至2023年8月5日8時,五常等6個站點的降雨量超過250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現在五常龍鳳山。五常單日最大降雨量為145.3毫米,打破單日降雨量49.9毫米的最高紀錄。
五常是我國知名的優質稻米產區,以五常大米聞名,2022年五常大米產量約70萬噸。境內河流有牤牛河、溪浪河、拉林河三大水系,大小河流297條,水系發達。此外,還有磨盤山、龍鳳山兩大水庫可供農業灌溉。
在超歷史極值三倍的雨情之下,五常境內水庫、河流超汛限水位,多個鄉鎮遭受洪澇重創,水稻主產區龍鳳山更錄得最大降雨量。8月3日凌晨,龍鳳山水庫加大了泄流。
東北農業大學水利與工程學院老師林賓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農戶在靠近水庫下游種植,既能獲得肥沃的土地又能保證灌溉用水。但在極端降雨天導致的排洪情形下,這些土地承受的洪澇也最為嚴重。
8月6日晚,黑龍江省防汛救災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會議指出,本次降雨過程影響尚未結束,6號臺風“卡努”極有可能北上影響黑龍江,再次引發局地強降雨。會議強調,龍鳳山、磨盤山等水庫仍超汛限水位,防汛救災形勢異常嚴峻。
新華社8月10日從五常市防汛抗旱指揮部了解到,初步統計,五常市水稻種植面積約為250萬畝,其中超過100萬畝不同程度受災。
原本令人擔心的二次汛情沒有發生。8月11日晚上11時左右,臺風卡努中心在遼寧省莊河市沿海登陸,登陸時減弱為熱帶低壓,隨后其風力進一步減弱。中國氣象局于次日對其停止了編號。
目前,五常已轉入災后恢復重建階段。8月10日,按照哈爾濱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121名市直機關干部下沉到五常市,并連夜分成60個工作隊進駐受災幫扶村。8月13日凌晨,隨著鐵路恢復通車,五常災后的第一列貨運列車將690噸大米運往省外。
降雨量達歷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