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肖邦到雨果丨人來人往
拉雪茲公墓占地極廣,里面長眠著許多各行各業的翹楚,生前或顯赫一時,威名遠播;身后卻占地一方,比鄰而居。
責任編輯:邢人儼
拉雪茲公墓。
香港的秋天,是最好的季節,天朗氣清,沒有濕漉漉的陰雨,也沒有寒嗖嗖的冷風,可是在巴黎,十一月已經遍地落葉,秋意蕭瑟了。
生平最怕去陰森森的墓地,可是人到了異國,換一種生活,變一種心態,那一年在婦女宮中居住時,居然壯起膽來,跟同宿舍的女孩們結伴去造訪城郊的拉雪茲神父公墓了。
記得那是十一月一日萬圣節,也就等于法國的“清明節”,是追思先人的日子。當天雖然沒有冷雨紛紛風蕭蕭,但那暗沉沉的天色,卻也令人牽起不少哀思與愁緒。
拉雪茲公墓占地極廣,里面長眠著許多各行各業的翹楚,生前或顯赫一時,威名遠播;身后卻占地一方,比鄰而居。入園不久,就看到一座墳塋,墳前點起了一根根白色的蠟燭,堆滿了一枝枝白色的秋菊,一個長發垂肩的少女,雙手合十,跪于墓前,看來正在潛心默禱,原來那是鋼琴詩人肖邦的墓!這肅穆的場面令我想起了這位音樂才子,當年流亡巴黎而心系祖國,創作了無數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名曲,死后叮囑姐妹,務必把自己的心臟帶回波蘭,永存故土;而我就在負笈巴黎之前不久,曾經于一次長途旅游時前往華沙,有緣到訪過城中那名聞遐邇的圣十字教堂,肖邦的心臟就長埋在教堂的柱子之中。當時,哪想到日后竟然會在萬圣節親身來到墓前瞻仰大師??!
再走不遠,就是浪漫劇作家繆塞(Alfred de Musset)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