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殺進文學界:“讓寫作像呼吸一樣簡單”?
你認為AI能夠勝任作家和講故事的人的工作嗎?一位作家這樣回答:“我不認為任何人的工作是安全的?!?br />
好的文學是需要“字里行間”的,需要隱喻,需要“轉譯”日常生活。走走提到自己個人獨有的寫作經驗,這些龐雜、私密的個人經驗如何喂給電腦?
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劉悠翔
學生們忙著用AI寫論文,程序員們忙著用AI寫代碼,畫家們忙著用AI繪畫,寂寞的普通人忙著和AI聊天……
這不是科幻小說中才存在的故事,而是發生在2023年的常見場景:不知疲倦的AI正試圖進入一個又一個領域,取代該領域原本的工作者。也有人對此感到激動,一位AI行業從業者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元年到來了。
這些AI工具宣傳語承諾要“讓寫作像呼吸一樣簡單”“故事不會寫?給我一個主題”。
AI歷經迭代學習,如今正成為大眾化寫作工具。圖為創意圖。
如今,市面上至少有70款AI寫作軟件:它們是寫作模板,撰寫方案、報告、公文、演講稿和總結;它們是創意導師,提供寫作的想法和創意,幫你修改、續寫和擴展,調整文章情緒;它們是編輯,潤色和批改拼寫、語法、翻譯,檢查原創度;它們是市場經理,總結爆款類型,優化關鍵詞和內容,增加在搜索引擎的曝光度。
2023年2月,有人在知乎上提問:“AI文學家會獲得諾貝爾獎嗎?”盡管回復者寥寥,但答案幾乎一致:“不能?!?/p>
文學仍然被認為是寫作的最后一塊堡壘。2023年美國??思{文學獎現場,作家們再次提到這個話題,主持人還使用了AI來撰寫演講稿:你認為AI能夠勝任作家和講故事的人的工作嗎?一位作家這樣回答:“我不認為任何人的工作是安全的?!?/p>
“文學,不存在了”,AI重新讓“絕望”的作家們齊聚。
在2023年同濟青年人文論壇第八場上,浙江師范大學教授吳翔宇講起1990年代末的一件往事。當時電腦尚未成為創作工具,詩人阿紅請朋友為其做了一個超前的作詩軟件,只需敲一下回車鍵,便可以自由組合出一首現代新詩。阿紅曾向許多雜志投遞作品但被拒稿,作詩軟件的這首作品反而受到雜志編輯的青睞。
編輯們回信稱贊“你的時代到來了”。阿紅一時無語,陷入技術迷思。
人工智能已是一支當代的“神筆”?!?span>神筆馬良”故事中,一個叫馬良的孩子獲得一支神筆,從此有了畫物成真的本事。過去,筆常被認為是個人才華的象征。而在新的故事里,神筆是外在于馬良,具有主導性的力量。
“這樣的工具在不斷地改造,AI創作各種文體(的作品),”吳翔宇說,“給文學本身帶來了翻天覆地的影響?!?/p>
每個人都能使用和觸及的工具
多年來,科幻作家陳楸帆以一種十分“科幻”的方式進行創作。
2017年,陳楸帆開始參與語言模型的工作。谷歌的同事、科幻作家王詠剛主要完成技術性的工作,陳楸帆則為模型提供語料。那時,參數規模有限的語言模型距離真正的寫作仍然很遠。
六年過去,陳楸帆感嘆,歷經迭代學習、反饋和自我強化,AI已經成為“每個人都能去使用和觸及的(工具)”。
用AI寫小說的視頻教程如今比比皆是。
復旦大學中文系青年副研究員戰玉冰說,在AI影響文學的一個討論中,科幻小說、偵探小說等類型文學的討論更容易陷入兩極化。一方面,支持者認為,類型文學最容易被AI取代,“這種模式化的書寫是可以進行模仿跟學習的”;另一方面,反對者、偵探小說的粉絲們又堅信,“密室詭計、不可能犯罪等等,是人類的智慧之光,是人工智能所不能取代的奇思妙想”。
AI寫作工具能夠為陳楸帆的類型文學創作充當強大的輔助。比如Sudowrite,這個“故事引擎”服務于科幻、奇幻、偵探、言情等類型小說創作,能在世界觀、人物、技術、情節、故事轉折等方面提供幫助。Sudowrite有浪漫、驚悚、神秘、恐怖、科技等七種風格,它能夠幫助作家創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