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交民巷:穿越時光隧道

如時光隧道那一頭,被稱為“使館區”的所在,在今天,從天安門廣場東南側向東便逶迤可至——東交民巷,這條北京最長的胡同,和北側平行、車流如織的長安街相比,行道樹繁茂高大,幽靜少人,各種樣式的西洋小樓比肩而立;而在更悠長的時光隧道里,它目睹過重大歷史事件的刀光血影,并在政局動蕩之際給予各路名人以庇護,同時,也見證了北京城從封建帝都到現代城市的轉型。

責任編輯:楊嘉敏

1937年的一個冬日清晨,前英國駐華領事之女、19歲的帕梅拉(Pamela Werner)被發現以奇怪的姿勢死在北平城東南“狐貍塔”之下,死因撲朔迷離,兇手下落不明。

多年以后,作家保羅·法蘭奇(Paul French)在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一書腳注中讀到這則舊聞,以“狐貍塔”——東便門角樓、“惡土”——船板胡同一帶、北平內城和使館區為舞臺,一路抽絲剝繭,試圖挖掘真相,寫下《午夜北平——民國奇案1937》,帶領人們進入時光隧道,回到那個年代的北平。

時光隧道那一頭,被稱為“使館區”的所在,在今天,從天安門廣場東南側向東便逶迤可至——東交民巷,這條北京最長的胡同,和北側平行、車流如織的長安街相比,行道樹繁茂高大,幽靜少人,各種樣式的西洋小樓比肩而立;而在更長的時光隧道盡頭,它被稱作“江米巷”。

幽靜的東交民巷(視覺中國/圖)

江米巷

元時,此巷本在城外,和今西交民巷連在一起統稱“江米巷”。元世祖忽必烈1292年下令開鑿的通惠河連接大運河,由南方駛來的運糧船停泊在今船板胡同一帶,就近卸貨集散販賣,這里便逐漸形成一條自東向西的通巷。北京俗稱南方糯米為江米,久而久之,這里便被稱作“江米巷”。

明成祖遷都后,永樂十八年,都城大規模向南擴展,江米巷被劃入內城;修建棋盤街時將原來的江米巷截斷為東西兩段。明清時期,東江米巷西口北側設有禮部和鴻臚寺,負責接待各國來使,辦理涉外事務,巷中偏西處還有四夷館,住各藩屬國貢使,清朝改稱會同四譯館??滴醵四辏?span class="nfzm-web-style--kaiti" style="font-family: 楷體, 楷體_GB2312, STKaiti;">1689年)《尼布楚條約》達成協議,三十三年(1694年)俄專使來京,達成通商協定,在會同四譯館旁設固定的“俄羅斯館”,專門接待俄國商隊;俄羅斯館的設立,開此巷設立一國使者專用駐地之先河,為后來各國在此修建使館提供了可援引的先例——東交民巷的命運,已于此時埋下伏筆。

1860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強迫清廷簽訂《北京條約》后,英法俄美德比意等11國先后在這里設立使館:1861年3月,英國公使正式入駐東江米巷醇親王府,后法國公使入駐安郡王府,美國公使進駐一美國公民位于巷內私宅,而俄國公使即入駐改擴建后的俄羅斯館,形成使館與王府、衙署、民居混雜的樣貌,但中國人尚可自由出入。江米巷早已名不副實,也就在這一時期,有恃無恐的僑民,擅自將江米巷改成“僑民巷”,因“僑”與“交”聲音相似,北京人就以諧音改稱其為東、西交民巷。

東交民巷一景(視覺中國/圖)

使館區

東交民巷在上個世紀之交亦曾被改稱“雞鳴巷”,意在反洋,因《推背圖》中有“紅雞啼后鬼生愁”語;《庸擾錄》中載:“將京城之東交民巷,改名‘切洋雞鳴街’大張揭貼,到處傳布?!?/p>

時在庚子,六月,義和團大舉涌入北京,與清軍圍攻東交民巷使館區,奧意使館很快被占,然而清廷隨后打打停停,邊打邊談,前后56天,直至八國聯軍兩萬余人攻破北京,義和團傷亡慘重,慈禧太后帶光緒皇帝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